赠儒医卜养正

孰亲如身在所慎,一病能恼安乐性。

囊中探丸起九死,以其病病人不病。

岂独和扁号神圣,能于鬼手夺人命。

尝闻上医可医国,何不使权造物柄。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鉴赏

这首诗《赠儒医卜养正》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创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医者高尚品德与卓越医术的赞美与敬仰。

诗中首先提到“孰亲如身在所慎”,这句话表达了对医者责任的重视,强调了医者在治病救人时应谨慎对待每一位患者,如同对待亲人一般。接着,“一病能恼安乐性”则指出疾病对人的身心影响之大,能够破坏原本的安宁与快乐。

“囊中探丸起九死”描绘了医者凭借高超的医术,如同神医华佗一般,能够从生死边缘拯救患者,展现出医者的神奇力量。“以其病病人不病”进一步强调了医者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疾病,也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使患者免受病痛之苦。

接下来,“岂独和扁号神圣,能于鬼手夺人命”是对古代名医扁鹊和华佗的赞誉,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医者技艺的肯定,认为他们能够以非凡的手艺挽救生命,甚至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逆转危局。

最后,“尝闻上医可医国,何不使权造物柄”则是对医者角色的更高层次的思考,提出如果医者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还能像治理国家一样,运用智慧与能力来改善社会,那么他们就不仅仅是医者,而是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赞美医者的高尚品德与卓越医术,表达了对医者在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可,以及对医者能够超越传统角色,成为社会变革推动者的期待。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游济源

元戎小队闲登临,悠悠旌旆穿山林。

太行南下路险涩,不惮著脚穷幽寻。

清源祭秩世所重,乔木掩映灵宫深。

是时方口雨初过,天风破晓开微阴。

入门为问庙见礼,白发黄冠通古今。

且言享诚非享物,那在与俗占浮沉。

鞠躬执简默有祷,脯酒纵薄神所歆。

几年愿违莫能遂,至此始得偿初心。

点检图经叹禹迹,山青水绿无知音。

竹根醉倒客星散,夜听波底蛟龙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樊氏昆仲懒窠

君不见读书边,孝先谓。师可嘲,何典记。

又不见梁州阴子春,足不肯洗恐败事。

何须向人说道理,养得疏慵性如此。

摆手便行谁家子,嵩洛之间两居士。

未尝点检形骸外,挂角羚羊心已死。

问之非渔亦非樵,人言似痴还似高。

叔夜自知不堪七,以书遂绝平生交。

一官从此束高阁,赖是天教闲处著。

时人争赋懒窠诗,我羡懒窠诗不作。

形式: 古风

壬申岁旱官为设食以济饥民

千里地赤泽未沾,骄阳为沴烈火炎。

就中秦头晋尾旱魃所栖托,十室九室突不黔。

撑肠一饱岂易得,咀嚼草木如荠甜。

山川课云职不举,无乃风伯号令严。

民是天民天自恤,何时霹雳起龙潜。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男扬洗儿

自惭无德为儿父,今朝把酒为儿寿。

为儿今赋洗儿诗,愿儿他日于儿厚。

我犹不恤况我后,委蜕自天汝非有。

速宜修德大吾门,无复心童年十九。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