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其二)

据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诸君共此劳。

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翻译

根据梧桐枝叶的迹象推断事情繁多如毛发,长久以来,大家共同承受着这番辛劳。
远远眺望南山,仿佛能消解心中的烦忧,于是决定寻找西边的小路去登高望远。

注释

据梧枝:根据自然现象判断。
策事:推测事情。
如毛:形容众多。
久苦:长期劳累。
诸君:大家。
共此劳:共同承受这份劳苦。
遥望:远望。
南山:指代远方的山。
堪散释:足以舒缓心情,消除烦恼。
故:所以。
寻西路:寻找西边的道路。
一登高:去登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同游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开篇“据梧枝策事如毛”一句,以生长在梧桐树上的苔藓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繁复,既表明了诗人对日常琐事的不屑,又暗示了一种时光易逝、须臾难留的情感。紧接着“久苦诸君共此劳”则是对同游之人的呼唤,共同摆脱那些烦恼。

下片转折自然,“遥望南山堪散释”一句中,“南山”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指向,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的寄托。诗人通过“堪散释”的动作,表达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与放松。而“故寻西路一登高”则是对这种超然物外追求的进一步展现,“西路”可能指向一个更远、更高的地方,这里的“登高”不仅是身体上的攀登,更有精神上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领略,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宁的意愿。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不失文采,是一首颇具境界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扬子

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

他年未免投天禄,虚为新都著剧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扬子二首(其二)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溯颓波讨得源。

岁晚强颜天禄阁,祇将奇字与人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扬子二首(其一)

儒者陵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扬雄。

当时荐口终虚语,赋拟相如却未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朱朝议移法云兰

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