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五)

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

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

人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

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鸟与人的对比,探讨了生命与心灵的深刻主题。诗人通过“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这一对偶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内心的状态联系起来,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由;而人的心灵则被比喻为居住之所,强调了心灵的永恒与内在性。

接着,“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比。人死后,心灵依然存在,而鸟一旦消失,天空依旧广阔,不因鸟的离去而改变。这不仅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也暗示了心灵超越生死的永恒性。

“人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一句,诗人将人生比作飞过的鸟,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指出内心的坚定与恒定是值得追求的。这表明,在面对生命短暂与无常时,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才是真正的依靠。

最后,“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鼓励人们专注于内心的修养与完善,不必过分忧虑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重视内心世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中对内心世界深入探索的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鸟与人的对比,以及对生命、心灵、生死等问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体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六)

龙门别无奇妙,刚谓单传心要。

岂惟浅水无鱼,拨剔全无孔窍。

二时展钵开单,逐日屙屎送尿。

万事与人一般,子细看来好笑。

形式: 偈颂 押[啸]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七)

会既少,举尤难,丛林虽有日凋残。

若欲明斯旨,应须离念看。

一人如领解,大众尽心安。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八)

狸奴白牯念摩诃,猫儿狗子长相见。

诸禅客,荐不荐。

若言自性本圆明,大似扪空追闪电。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九)

不动龙门内,行参古佛机。

亲逢渠面目,肯话自容仪。

凡圣心平等,高低路坦夷。

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