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廷争堂堂负直声,飘零沙漠若为情。
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此行。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反映了他坚定的抗元立场和深厚的民族感情。从鉴赏角度来看,这四句诗通过对廷争、直声、忠良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高尚品格。
"廷争堂堂负直声"表达了文天祥在朝堂上的激烈争论,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充满正气,不畏强权。这句诗也可理解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担当,以及不向不公和邪恶低头的坚定立场。
"飘零沙漠若为情"则透露出一种淡泊与悲凉的情怀。文天祥面对的是一个国破山河尽被外族侵占的时代背景,他的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这种感情如同风中的落叶,飘零而无依。
"程婴存赵真公志"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为了复兴赵氏家族的事迹。这里,“程婴”是晋文公的重臣,他辅佐晋文公完成了复国的大业。而“真公志”则是对忠诚、正义之志的称颂,表明作者对于历史上那些能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坚持正道的人物怀有深深的敬意。
"赖有忠良壮此行"意味着文天祥认为,只有像程婴那样的忠良之士,才能在乱世中支撑起一番事业。这里,“壮此行”则是对那些能勇敢地走上抗争之路者的赞誉,也反映了作者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借鉴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文天祥对于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个人的抗争决心。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至尊驰表献燕城,肉食那知以死争。
当代老儒居首揆,殿前陪拜率公卿。
自说家乡古相州,白麻风旨出狂酋。
中书尽出降元表,北渡黄河衣锦游。
客子漂摇万里程,北征情味似南征。
小臣事主宁无罪,只作幽州谪吏行。
初修降表我无名,不是随班拜舞人。
谁遣附庸祈请使,要教索虏识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