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

駮云飞去见晴岚,叠巘平湖影共涵。

景与新诗争上下,天将真赏冠东南。

频来但觉如初到,得侣何妨纵剧谈。

归路一弯明月好,闹花风里跃华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駮云飞去显露出晴朗的山岚,重叠的山峰和平静的湖面倒映其中。
景色与新创作的诗歌相互竞争,仿佛要分出高下,大自然的美景被赞誉为东南方的瑰宝。
我常来此,感觉就像初次抵达,有同伴相伴不妨尽情畅谈。
归途上,明亮的月儿挂在天边,热闹的花香中,我们驾驭着华丽的马车前行。

注释

駮云:指白色的云彩。
晴岚:晴朗的山间雾气。
叠巘:重叠的山峰。
平湖:平静的湖面。
涵:倒映。
景:景色。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争上下:相互竞争,看谁更出色。
真赏:真正的赞赏。
冠东南:被誉为东南方最美的。
频来:常常来此。
如初到:像初次来访。
得侣:有同伴。
纵剧谈:尽情畅谈。
归路:回家的路。
明月:明亮的月亮。
闹花:热闹的花香。
跃华骖:驾驭华丽的马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于湖上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使用了“駮云飞去见晴岚”一句,以壮丽的画面开篇,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景象。“叠巘平湖影共涵”则描绘出湖水与山峦交相辉映的情境,透露出诗人对此情此景的深深喜爱。

“景与新诗争上下,天将真赏冠东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自己诗作的自信,似乎认为自己的诗歌能够与大自然相媲美,甚至超越。这种自信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流露。

“频来但觉如初到,得侣何妨纵剧谈。”诗人表达了即使多次来此,也总能有新的发现和感觉,没有厌倦感。这里的“得侣”指的是得到了知音或是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这种交流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满足。

最后,“归路一弯明月好,闹花风里跃华骖。”则描绘了夜晚归去时的景象,大概是在明亮的月光下,经过花开的风中,感受着自然界的美妙。这里的“闹花”可能指的是花丛中的小路,而“华骖”则是形容马匹在花香中奔跑的样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光山色、云彩变化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和诗歌创作的自信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灵源精舍小憩旧名龙泉有古井极甘洌

姑恶声催雨不来,暑云空际只崔嵬。

投鞭得地古佛刹,看竹满窗风叶堆。

百岁可堪轻日月,一官才得便尘埃。

清泉酌罢犹贪恋,更瀹松黄当茗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牡丹

分数论春物,都应让牡丹。

几枝单叶紫,满担夕香寒。

除我知心切,从人得句难。

肯辞回棹日,多瓣剪来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纳凉至夜深

积潦斜阳忽射阶,夜深穿树雨还来。

披襟径放清凉入,倚扇微教懒困催。

出草乱萤时自照,叫空孤鸟暗飞回。

贪吟四鼓犹妨寝,除此人间念总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芦山长老慧举见访约游其临平庵居自号云邱草堂因赠四韵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

风流前辈亲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

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

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