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蒋发运

夜语翻千偈,书来又一言。

此身真佛祖,何处不羲轩。

船稳江吹坐,楼空月入樽。

遥知思我处,醉墨在颓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深夜里低声诵读经文,又收到一封书信言辞新。
我的身心如同佛祖,世间何处不是宁静的仙境。
江风轻拂,船儿平稳,我静坐赏月,酒杯中映照月影。
远方的你一定知道我在想你,醉意中笔墨洒落在破败的墙头。

注释

夜语:深夜交谈。
翻:诵读。
千偈:许多经文。
书来:收到书信。
又一言:新的言语。
此身:我的身体。
真:如同。
佛祖:佛祖般的。
何处:哪里。
不羲轩:不是世俗的喧嚣。
船稳:船儿平稳。
江吹:江风吹拂。
坐:坐着。
楼空:楼阁空寂。
月入樽:月光映入酒杯。
遥知:远知。
思我处:想念我的地方。
醉墨:醉酒后写的字。
颓垣:破败的墙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深远的哲理与超脱的心境。诗人在夜静人稀的时候,翻阅佛经千余偈,不禁又有所感发而为言。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超然物外、自在飞翔的人生态度。

"此身真佛祖,何处不羲轩"这两句,显示了苏轼将个人修养与宇宙万物合一的思想境界。他以自身为佛,以大自然为庙堂,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接着的两句 "船稳江吹坐,楼空月入樽" 描述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乘着一艘稳固的小船,在微风中漂浮于江面上,楼阁间也透进了清辉的明月,仿佛月光也随着酒樽中的液体流淌。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 "遥知思我处,醉墨在颓垣" 则透露出朋友或知己在远方,对诗人的思念之情。"醉墨"二字,或许指的是诗人饮酒至醉,用墨写下此时此刻的感慨,而"颓垣"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苏轼在这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将这种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馀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形式: 古风

和人假山

上党搀天碧玉环,绝河千里抱商颜。

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

造物何如童子戏,写真聊发使君闲。

何当挈取西征去,画作围床六曲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王伯扬守虢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含古意,柔桑绿水招行人。

行人掉臂不回首,争入崤函土囊口。

惟有使君千里来,欲饮三堂无事酒。

三堂本来一事无,日长睡起闻投壶。

床头砚石开云月,涧底松根斸雪腴。

山棚盗散人安寝,劝买耕牛发陈廪。

归来只作水衡卿,我欲携壶就君饮。

形式: 古风

道者院池上作

下马逢佳客,携壶傍小池。

清风乱荷叶,细雨出鱼儿。

井好能冰齿,茶甘不上眉。

归途更萧瑟,真个解催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