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正月送罗季周游学禾川

眼边相识蚕样密,如子岁寒万才一。

我往西山子义山,老里一别堪三年。

外舅阴功不知数,诸孙太半廊庙具。

学文先要学忍饥,明年看子刺天飞。

形式: 古风

翻译

眼中相识如同紧密的蚕茧,如同一年中难得的寒冬一遇。
我曾去往西山,与子义山分别,至今已三年。
外祖父的功德难以计数,众多子孙大多有朝廷栋梁之才。
学习文学首先要学会忍受饥饿,来年期待你们像雄鹰般直冲云天。

注释

眼边:目光所及之处。
相识:熟识的人。
蚕样密:比喻紧密如蚕丝。
子:您,指对方。
岁寒:严冬。
万才一:难得一见的才华。
西山:地名,可能指实际的山脉或象征性的地方。
子义山:可能是对方的名字或代称。
老里:年纪大时。
堪:能,足以。
外舅:母亲或妻子的父亲。
阴功:暗中做的善事,不为人知的功德。
不知数:无法计算。
诸孙:众多孙子。
太半:大部分。
廊庙具:朝廷栋梁之材。
学文:学习文学。
忍饥:忍受饥饿。
明年:来年。
刺天飞:形容志向远大,像鸟儿展翅高飞。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庚寅正月送罗季周游学禾川》。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学业成就的殷切期望。

首句“眼边相识蚕样密”用了蚕吐丝织网的情景比喻双方关系之紧密,显示了诗人与罗季周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纽带。接着,“如子岁寒万才一”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才能和未来的美好期待,如同冬日里温暖的太阳照耀。

“老里一别堪三年”透露出诗人与罗季周分别已久,时间长达三年的哀愁。紧接着,“外舅阴功不知数,诸孙太半廊庙具”则描绘了一个家庭场景,外祖父的恩德难以计数,而家族中的子孙也多得如同寺庙里的众多神像。

“学文先要学忍饥,明年看子刺天飞”这两句是诗人对罗季周的勉励和期望。学习文学首先必须学会忍受饥饿等困苦,而到了明年,诗人期待能见到罗季周的才华像长空射箭一般冲破云霄,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生活观察,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学业成就无限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怪菌歌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

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

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

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

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

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

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

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形式: 古风

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未有赋者戏作七言盖豌豆也吴人谓之蚕豆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

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尝晓露腴。

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絇。

老夫稼圃方双学,谱入诗中当稼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明发五峰寺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奈老身懒。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捲。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形式: 古风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县入彭蠡湖

众船争取疾,直赴两山口。

吾船独横趋,甘在众船后。

问来风不正,法当走山右。

不辞用尽力,要与风相就。

忽然挂孤帆,吾船却先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