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竹送张凤应县丞》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描绘华亭县令在冬日归家时所见之竹,表达了对友人张凤应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
首句“华亭贰令朝回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即华亭县令在结束一天公务后返回家中之时。这一场景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听到马蹄声远去,感受到官府内外的宁静与忙碌的交替。
次句“凛凛冰霜岁暮寒”,则以“冰霜”和“岁暮”这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冬日的寒冷与萧瑟。这里的“凛凛”不仅指天气的严寒,也暗喻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接着,“为有一枝清似玉”一句,诗人将竹子比作“清似玉”的一枝,赞美其高洁与坚韧的品质。竹子在冬季依然挺拔,不畏严寒,象征着人的品格与精神的不屈与高雅。这一比喻既是对竹子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品格的颂扬。
最后,“同乡持赠异乡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凤应的深情厚谊。这不仅是物质上的赠送,更是情感上的寄托。在异乡看到这来自家乡的竹子,就如同看到了故乡的温暖与亲切,体现了深厚的乡情与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与象征意义,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与自然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