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碧山终年积雪,大地秋意常在,日夜泉水声喧闹华州。
万家炊烟缭绕着关令的府邸,四季云雾环绕使君的楼阁。
风吹雷电轰鸣过河,仙鹤引领着神仙月下遨游。
山顶之上,仙人高枕而眠,灵药已熟,无需担心霜雪侵袭。

注释

碧山:青翠的山峦。
冻:积雪。
地长秋:大地常年如秋。
泉源:泉水源头。
聒:声音嘈杂。
华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
烟侵:烟雾笼罩。
关令宅:关令的官邸。
四时:一年四季。
使君楼:古代地方官员的住所。
风驱雷电:风吹动雷电。
临河震:逼近河边发出震撼。
鹤引:仙鹤带领。
神仙:神话中的超自然人物。
月游:月下漫步。
峰顶:山峰之巅。
灵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熟:成熟。
霜雪:霜和雪。
上人头:落在人的头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充满了仙境般的意境。开篇“碧山长冻地长秋”一句,便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华山的轮廓,山势连绵,气氛肃穆,给人一种深远而又神秘的感觉。“日夕泉源聒华州”则是对时间和声音的细腻描写,泉水在黄昏时分流淌,声响清脆,如同自然界的乐曲,洗涤着华州的大地。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两句,通过对烟霭和云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宦生活的观察。烟雾缭绕于民舍,反映出人们日常平凡而安稳的生活;而云朵则时常环绕在高楼之上,象征着统治者与众生的距离感。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一段,则是对自然力量和超自然境界的描摹。狂风掀起雷霆,声势如同天籁,震撼着河流;而白鹤则带领着神仙,在明月之下自由翱翔,构建了一幅人间与仙界交融的画面。

末句“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透露出诗人对于修炼成仙、逃离尘世的向往。山巅之处,灵丹已成,寓意着精神上的超脱与升华。而“自无霜雪上人头”则是对这种境界的进一步描绘,无需担忧寒冷和外界的干扰,只是在高远的峰顶静享那份超然物外的心灵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时间、声音、自然现象等元素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意境。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吊郑宾客

朝行丧名节,岳色惨天风。

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

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

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吊侯圭常侍

我重君能赋,君褒我解诗。

三堂一拜遇,四海两心知。

影挂僧挑烛,名传鹤拂碑。

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吊曹监

宅上愁云吹不散,桂林诗骨葬云根。

满楼山色供邻里,一洞松声付子孙。

甘露施衣封泪点,秘书取集印苔痕。

吟魂醉魄归何处,御水呜呜夜绕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吊膳曹从叔郎中

华省支残俸,寒蔬办祭稀。

安坟对白阁,买石折朱衣。

蜀客弹琴哭,江鸥入宅飞。

帆吹佳句远,不独遍王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