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二首(其二)

老子而今两鬓霜,未应痴绝泥禨祥。

不能木末搴朝露,未免篱边嗅晚香。

便合折来书卷畔,讵宜簪向宝钗傍。

漫山千树方芽甲,肯信人间有早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现在已两鬓斑白,不再痴心追求世俗的吉祥。
我无法像鸟儿那样在树梢取清晨露水,只能在篱笆边闻傍晚花香。
这花应该放在书卷旁边,不适合插在贵妇的发钗上。
满山的树木刚刚长出嫩芽,谁能相信世间竟有早开的花朵。

注释

老子:指诗人自己。
痴绝:过分痴迷。
泥禨祥:沉迷于世俗的吉祥之事。
木末:树梢。
搴:采摘。
篱边:篱笆旁。
书卷畔:书桌或书籍旁边,象征学问或清雅生活。
宝钗傍:贵妇人的发钗,比喻富贵或世俗场合。
方芽甲:新生的嫩芽。
早芳:早春的花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自和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自我调侃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年事已高,两鬓斑白,但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敏感。他并未因年纪大而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清晨的朝露和傍晚的花香,都让他感到生活的乐趣。

"老子而今两鬓霜",直接点出诗人的年龄,"未应痴绝泥禨祥"则表达了他对世俗吉祥观念的淡然,不拘泥于迷信或追求虚无的福祉。"不能木末搴朝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虽然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攀高摘取朝露,但仍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如在篱笆边欣赏晚香。

"便合折来书卷畔",诗人将花香比喻为知识的芬芳,寓言般地表达即使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香气。"讵宜簪向宝钗傍",则是说这花香不适合插在贵妇人的发钗上,暗示自己更愿意保持朴素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漫山千树方芽甲,肯信人间有早芳",诗人感慨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即使春天尚未全面到来,山上的树木已有新芽萌动,以此寓意人生虽晚,仍有早春般的希望和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奚通直挽诗

自昔高阳里,尝推月旦评。

华簪先德齿,朱绂羡恩荣。

奴岂谋千树,金方笑满籯。

有孙看鼎贵,钟庆验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家书送白额因赋

虎踞南山孰敢樵,盗渠名字却深逃。

谁能雪里穷三窟,缚送尊前慰老饕。

试唤玉纤揎碧袖,笑看霜片落金刀。

族庖堪恨无风味,红晕蒸花更藉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挽水东吴主簿诗

当年投笔过淮山,油幕谈兵故不凡。

老去功名空白发,向来簿领愧青衫。

龙龛内典超金界,鸿宝遗编付玉函。

况有诸孙振门户,不须留恨黯松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挽主簿杨仲远诗

居士胸怀壑与丘,琴山怀抱枕清流。

一区宅好真扬子,万卷书多似邺侯。

好客亦尝陪俎豆,诸郎殊不废箕裘。

人间俯仰成千古,痛念吾乡马少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