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以羁孤弱息,归郡国英髦,且笃生瑜珥称其家,灵无恨矣;
居帝里豪华,守儒门朴素,又还以旨甘养其母,我故称之。
尝以齿冢二律,受知于当代魁耆,孑然寡俦,女学至今犹否塞;
不亲鬓师廿年,自写其胸中郁勃,善哉有子,家声从此卜遐昌。
贱子无似,德少而辞多,只与郎君同学同志,得母之矜怜,已矣平生,弗俟遭丧犹下泪;
大兄有言,亲亡则身老,莫知人间何世何年,于我乎萧瑟,哀哉此语,孰能处变不伤心。
其夫贫也乐,妇可知者;有子贤而文,母何恨欤。
昔先君末命,权可为经,以义定名谁敢废;
恨吾母新丧,轻不加重,称情持服竟无由。
比之二祖,轻若鸿毛,亦使肝肠不可忍;
望汝一归,艰于马角,岂其魂魄又能飞。
妾有美,妻道光焉,终能有子析薪,真足快心贤孝事;
姨之亡,母族尽矣,记得为儿挑菜,不堪回首乱离年。
百里蒙庥,山川大神享于此;
万方多难,云雷君子意如何。
明公家法有礼堂手订之经,异日当成通德里;
此地昔时多燕赵悲歌之士,为我一吊望诸君。
自来学校以书院辅之,如今比屋东西,稍喜欢颜在风雨;
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后一官南北,还将老眼看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