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

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

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

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凉意,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首句“月上微风起,飘飘吹素襟”以轻柔的月光和微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仿佛月光轻轻拂过诗人的心头,带来一丝凉爽。接着,“草虫浮夕响,木叶识秋心”通过草虫的鸣叫和落叶的飘落,暗示季节的更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草虫的叫声如同夜晚的低语,木叶的飘落则像是秋天的心声,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

“凉气湖中水,砧声空外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凉意和空旷的感觉。湖水被凉气所浸润,显得更加宁静深邃;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增添了几分孤独与思念的意味。最后,“不知孤馆客,此际感何深”将诗人的思绪推向高潮,他身处孤馆之中,面对如此深沉的夜色和凉意,内心的情感难以言表,或许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许是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种种复杂的情绪汇聚成一股深沉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深邃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幽月夜下的独特韵味和深邃意境。

收录诗词(17)

李必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丑纪灾诗

何年湮息壤,千里发胎簪。

洪泽陂难障,淮南害独深。

尾闾原地势,降割岂天心。

十万生人命,经旬突不黔。

报道归仁决,须臾涌浪高。

羊头何滚滚,釜底自滔滔。

草木先秋萎,鱼龙竟日号。

不堪容膝地,霪雨又萧骚。

即以城为岸,惊涛直撼城。

长湖无鸟过,六月已凉生。

野哭何人急,讹言半夜惊。

全家风浪里,秉烛坐深更。

泛宅知无计,危楼且共存。

半间连榻灶,八口杂鸡豚。

呕泄情怀恶,燔烧泪眼昏。

皇天吾不怨,幸免作鱼鼋。

藻荇牵高树,荒村八九墟。

人情争纲罟,劫运到诗书。

大厦何当庇,他乡好卜居。

可怜空际雁,无处觅泪洳。

眼见污邪尽,高原卷亦空。

疗饥思圣米,御湿觅山芎。

不没城三版,难租地一弓。

奇灾经几见,骇绝白头翁。

司空奉帝命,曷以拯灾黎。

上策惟通漕,奇勋在护堤。

归墟迷海口,沙路塞云梯。

财赋维扬地,何堪竟作溪。

五行多错迕,谁与问京房?

谷洛将无斗,淮黄久失常。

禹功真不再,天变故难详。

激荡悲风起,哀音彻大荒。

形式: 古风

方正学先生祠

烽烟一夕逼南畿,痛绝孤臣泪血挥。

十族可堪同蔓草,九重亦自愧麻衣。

金川燕子飞还出,玉垒龙孙去不归。

祠宇高皇幸邻近,一抔钟阜共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闻吴中旱

南国惊传云汉歌,空闻阙下颂嘉禾。

粒馀鹦鹉三秋少,草尽飞蝗八月多。

栗里已无田种秫,舂陵难遣吏催科。

长河天上谁能挽,一泻乡关润绿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渡海

捩柁扬帆似发机,茫洋自顾此生微。

乱山断处天应尽,一发穷时鸟不飞。

鱼眼光边波闪烁,龙涎影外国依稀。

壮游奇绝平生冠,斯语东坡未必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