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水中舟

翩翩水中舟,既满何用载。

主舟者谁子,无乃忽于败。

兼济虽期仁,过任适为害。

自是人致然,已溺何足怪。

形式: 古风

翻译

轻盈的小船在水面漂浮,已经装满了又何必再装载。
驾驶这艘船的是谁呢,难道他忽视了可能的失败?
虽然兼济天下是期望的仁德,但过度承担责任反而会带来危害。
这种情况本是人为造成的,既然已经陷入困境,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注释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或姿态优美。
既满:已经装满。
无乃:恐怕,岂不是。
兼济:同时帮助众人。
过任:过度承担责任。
已溺:已经陷入困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上场景,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过犹不及的道理。"翩翩水中舟,既满何用载",形象地展示了一个装载已满却无处可去的情景。这两句诗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基调,引发读者对事物发展到极致后可能面临的问题的思考。

"主舟者谁子,无乃忽于败",通过提问舟主身份,以及其可能不知不觉中走向失败,表达了对掌控者的担忧和警示。这里的“无乃”一词,体现了诗人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接下来的"兼济虽期仁,过任适为害"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即即便是出于善意的帮助,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可能造成反效果。这两句不仅对应了开篇的“既满何用载”,也深化了主题。

最后,“自是人致然,已溺何足怪”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思想。这里“自是人致然”意味着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某种后果,而“已溺何足怪”则表达了一种对既定事实的接受和顺应之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水上意象,传递出一种平衡与适度的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社会活动,都应当意识到极致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寻求一个合适的度,从而避免过犹不及导致的灾害。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蕲口道中三首(其三)

维舟溯江流,人力与水争。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蕲口道中三首(其二)

稍稍江上雨,声入窗壁寒。

悄悄舟中人,曲肘自枕眠。

安卧不成寐,起坐浩长叹。

离家日逾百,行路忽巳千。

昔与燕俱来,今见北雁还。

道里苦不通,寄书如弃捐。

风水相喷薄,归期渺无端。

空令秋夜梦,反覆如循环。

形式: 古风

蕲口道中三首(其一)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

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飏。

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

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题步君叙园亭

我爱练湖春柳好,四十里围青玉城。

平流中澄绿镜匣,远山旁卧翠虎横。

黄林主人乐此地,瞰压湖面开以亭。

常将醉目望野色,数曲老画谁家屏。

山禽水鸟尽相识,飞入栏壁驯不惊。

有时落照到波上,一眼万叠金鳞明。

伊余与世既龃龊,奈此有地来归耕。

回头把眼看市道,愁向尘埃著脚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