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口道中三首(其三)

维舟溯江流,人力与水争。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我们乘船逆江而上,人力与水流竞相抗衡。
回头看看那些顺流而下的船只,仿佛在驾驭风飞翔一般轻盈。
谁能扭转长江的流向,让它暂时向西倾泻呢?
姑且以此来满足游客的心情,又何必担心惊动了水中的鱼龙。

注释

维舟:我们的船。
溯:逆流而上。
江流:江水。
人力:人的力量。
水争:与水对抗。
回视:回头看。
东下人:顺流而下的船只。
恍如:仿佛像。
御风行:驾驭风飞翔。
倒长江:改变长江的流向。
奔泻:急速流淌。
暂西倾:暂时向西倾泻。
聊用:姑且用来。
快客意:满足游客的心情。
何惮:何必害怕。
鱼龙惊:惊动鱼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逆流而上的壮观场景。"维舟溯江流,人力与水争"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船只在强劲的江水中前进的艰难和紧张,体现出人与自然力量搏斗的情形。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则是诗人从舟上往后看去,看到顺流而下的其他船只似乎是在风中飘荡一般,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逆水行舟的不易和壮阔。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这两句则是诗人发出感慨,长江浩瀚,不可一世之力所扭转,只能顺其自然。" 倾"字更添了一种时间流逝和无常的哲理。

最后两句"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表达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心态,即使是快速前行的船只,也不必担心会惊扰水中的生物,因为那份壮阔与自在超越了世俗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的尊重和生命的豁达。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蕲口道中三首(其二)

稍稍江上雨,声入窗壁寒。

悄悄舟中人,曲肘自枕眠。

安卧不成寐,起坐浩长叹。

离家日逾百,行路忽巳千。

昔与燕俱来,今见北雁还。

道里苦不通,寄书如弃捐。

风水相喷薄,归期渺无端。

空令秋夜梦,反覆如循环。

形式: 古风

蕲口道中三首(其一)

舟行邈栖迟,江流潏排荡。

鱼惊跃或出,鹭下飞何飏。

交游偶相舍,偃息聊自放。

回首失匡庐,云霏暮方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题步君叙园亭

我爱练湖春柳好,四十里围青玉城。

平流中澄绿镜匣,远山旁卧翠虎横。

黄林主人乐此地,瞰压湖面开以亭。

常将醉目望野色,数曲老画谁家屏。

山禽水鸟尽相识,飞入栏壁驯不惊。

有时落照到波上,一眼万叠金鳞明。

伊余与世既龃龊,奈此有地来归耕。

回头把眼看市道,愁向尘埃著脚行。

形式: 古风

题满氏申申亭

申申亭者名自谁,河东丈人身铭之。

方其作亭自休息,固欲申畅名其题。

虽然自奉颇幽乐,岂敢兼忽当世为。

若日所忧非所及,因以遁世无闷辞。

丈人疏高喜自适,去不限约来无时。

门无宾僚车马绝,室有几杖衣冠攲。

夜径行招海月伴,昼榻坐与天云期。

春林喧和鸟声好,胜听俗论相哑咿。

尘埃纵尔得风力,卒不到此徒自飞。

亭前朱朱有冶态,亭下白白无俗姿。

好木留存竟见实,恶草锄拔无容茨。

尝闻景胜未易敌,须有大句相参差。

故吾经年不敢往,日望诗老力可支。

偶来为游适已晚,花梢尚有春馀遗。

高哦绕树惜时节,拾嚼红庁行逶迟。

回看北林竹万颗,寒气欲起凌人威。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

方将投间日来此,脚踏树下成交蹊。

无端尘土又为隔,明日跨马西北驰。

心思梦好定频到,不必直俟归风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