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古老寺庙中夜晚忘记归寝的情景。"香刹夜忘归"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僧人的心境,"松青古殿扉"则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古朴的画面。"灯明方丈室"写出了僧人独自一人在简陋的佛堂中点亮灯火的情形,而"珠系比丘衣"则暗示了僧人的清贫和对佛法的执着。
"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两句中,“白日”象征纯洁无瑕的智慧,“传心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内心宁静的境界。而“青莲喻法微”则以莲花比喻佛法,通过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形象地说明了佛法的高洁和深奥。
最后两句"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描绘了一幅天幕中繁星点点,仿若天花纷纷飘落,而鸟儿在空中穿梭,似乎也参与到了这场宇宙的盛宴之中。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夜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僧人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执着追求。
不详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
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
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證法性,归去比黄金。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