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

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

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仙郎喜好修道,模仿瀛洲建池塘。
鱼儿随性游弋,船只随意来去。
秦地人士分辨事物精细,像尧帝时期能识英才巢父、许由。
归乡的客人在衡门之外,仍然喜爱傍晚返照的幽静美。

注释

仙郎:修道者。
偏好:喜好。
道:道教或修道。
凿沼:挖掘池塘。
象:模仿。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
鱼乐:鱼儿快乐。
随情性:随心所欲。
船行:船只航行。
任去留:任由其自由。
秦人:秦地的人。
辨:分辨。
鸡犬:日常生活琐事。
尧日:尧帝的时代。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
归客:归乡的旅人。
衡门:简陋的门,代指乡村。
怜:喜爱。
返景:傍晚的返照。
幽:幽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开篇"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欣赏。"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则写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展现了一种不为物喜,不为物忧的超脱态度。

接下来的"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两句,是对古代圣君尧舜时期人民生活安宁、能够识别方向(巢由,即天文地理)的赞美。这里的“秦人”可能是指古代居民的一种泛称。

最后,“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归途中所见风光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山野自然景色的深深眷恋。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语言流畅,意境淡远,是一篇抒情性质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招提此山顶,下界不相闻。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观空静室掩,行道众香焚。

且驻西来驾,人天日未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招隐寺绚公房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證法性,归去比黄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鹤林寺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

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

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

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