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一)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家族历代都是公侯之辈,妻室遵循诗书礼仪而行。
原本依附于松萝般稳定的生活,却突然间桃李之果未能成就。
宝剑离去如同双龙分离,稚子的哀伤引来九凤悲鸣。
怎料到峄山之树竟如此,仿佛心中只存半生机息。

注释

门绪:家族世系。
公侯:古代贵族爵位,指公爵与侯爵。
列:排列,此处指家族中连续有多人担任公侯之职。
嫔风:妻室的风范、品行。
诗礼:诗经与周礼,此处泛指儒家经典及相应的道德规范。
行:实行,遵循。
松萝:松树和藤萝,常用来比喻安稳、长久的生活或环境。
有寄:有所依托,有所依赖。
桃李:原指桃树和李树,此处比喻成果、成就。
忽无成:忽然未能成功,突然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剑去:宝剑离开,可能指亲人离世或重要事物失去。
双龙别:双龙分离,比喻两个重要人物(如兄弟)的离散。
雏哀:稚子的哀伤,指年幼的孩子遭遇悲伤之事。
九凤鸣:九凤悲鸣,九凤为神鸟,此处形容极为凄惨哀婉的声音。
何言:怎能说,怎么说到。
峄山树:峄山之树,峄山为中国名山,此处以树喻人或事。
还似:仍然好像,仍然类似。
半心生:只有一半生机,比喻生命力衰弱或心境极度消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贵族家庭衰败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哀伤与怀念之情。诗人以公侯门庭若市、嫔风(指宫中的女性)能诗能礼自豪开篇,但随即转向现实的颓废:松萝间有寄托,桃李却未成熟,暗示事物的凋零和期待的落空。剑去双龙别,则是对过去繁华时刻的追忆,而雏哀九凤鸣,更显露了失落与孤寂。末句“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荣景的不舍和依恋,虽然外界已发生巨变,但在内心深处,那些记忆仍然生长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凄楚,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的哀伤情绪。张九龄的这首挽歌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巧妙的笔触,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二)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

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

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三)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

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一)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

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二)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岂悟瑶台雪,分彫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