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三)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

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身着白色丧服的人们纷纷前来送别,黑色的墓门却始终紧闭不开。
更为悲痛的是,生命的灯火已然熄灭,只能眼见灵柩车载遗体归返。
旧居中布置起衣物祭奠,新墓地上环绕树木栽种。
唯有清冷的月光照在竹席之上,如同潘岳此刻无尽的哀思。

注释

缟服:白色的丧服。
纷相送:纷纷前来送别。
玄扃:黑色的墓门。
翳不开:遮蔽,紧闭不开。
泉火:生命的灯火,比喻人的生命。
灭:熄灭。
徒见:只能眼见。
柳车:古代出殡时载灵柩的车,此处指灵柩车。
回:归返。
旧室:旧居,死者生前居住的地方。
容衣奠:容纳、布置衣物祭奠仪式。
新茔:新墓地。
拱树栽:环绕树木栽种。
唯应:唯有,只有。
月照:月光照射。
簟:竹席。
潘岳:晋代文学家,以悼亡诗著名,此处借指深深哀悼之人。
此时:此刻。
哀:无尽的哀思。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哀婉之美的挽歌词,表达了诗人对逝者苏氏的深切怀念和不舍。开篇“缟服纷相送”写出了送别时的情景,缟服即是古代官员的丧服,这里用来形容人们身着丧服,纷纷然地送走逝者,情感复杂而沉重。紧接着“玄扃翳不开”则描绘出墓门紧闭,生与死永远隔绝的凄凉景象。

中间两句“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痛之情。泉水干涸、火焰熄灭都是生机消亡的象征,而柳树下车辙的留存,则是对逝者不再归来的无奈与悲凉。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两句转换了情景,诗人在旧居中回忆逝者的生活片段,而在新的墓地旁种植着树木,以此寄托哀思。最后,“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则是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悲哀。这里的“潘岳”指的是西晋文学家潘岳,他以挽歌闻名,这里借用他的名字,表达了自己与古代哀艳之士共鸣的情怀。

整首词通过对逝者生活环境、送别场景及诗人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生离死别的悲壮画卷。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一)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

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二)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岂悟瑶台雪,分彫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三)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