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太府丞言怀

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

检案事多关市井,听人言志在云山。

病童唤著唯行慢,老马鞭多转放顽。

此去仙宫无一里,遥看松树众家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即便被贬为低级官吏,只要被称为官员便不得清闲。
审查案件多与民间事务相关,听人们说我的志向却在云山之间。
病弱的孩子呼唤我只能缓慢行走,年迈的马儿尽管鞭打也变得顽固难以前行。
距离那仙境般的宫殿不过一里之遥,远远望去众人已在攀登满是松树的山坡。

注释

除书:指官府的委任状或免职文书,这里指被贬官。
微班:低微的官位。
官曹:官署,指官员办公的地方。
不闲:不得空闲。
检案:审查案件。
市井:指民间、市场,泛指民间社会。
听人言:别人口中听说。
志在云山:心中的志向在于隐居山林。
病童:生病的孩子。
行慢:行动缓慢。
老马:比喻自己年老体衰。
转放顽:变得更加倔强难以驾驭。
仙宫:比喻美好的、远离尘嚣的地方,这里指理想中的隐居地。
一里:形容很近的距离。
松树:常象征坚韧不拔和长寿,这里也指自然美景。
众家攀:许多人正在攀登,比喻众人追求高洁或隐逸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赴任的心境和情感。开头两句“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表达了官员处理文书工作的繁忙与细致,微班可能指的是清晨或夜晚的薄雾,象征着工作的紧张和连续性。"唤作官曹"则强调了其职责所在。

接着,“检案事多关市井”显示了他对民间事务的关注与重视,而“听人言志在云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高洁志向的追求,似乎有着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境界。

"病童唤著唯行慢"一句描绘了一个病弱孩童被唤醒的情景,可能象征着对生命脆弱的体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老马鞭多转放顽"则是对年迈马匹不再能奔跑,只能缓慢行走的描述,隐喻出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与个人力量有限的深刻体会。

最后,“此去仙宫无一里,遥看松树众家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超脱现实、追求高洁精神世界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别李赞侍御

同受艰难骠骑营,半年中听揭枪声。

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

讲易工夫寻已圣,说诗门户别来情。

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村居即事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汴路水驿

晚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

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

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汴路即事

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