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绮云初堕亭亭月,锦席惟横滟滟波。
宋玉逢秋正高卧,一篇吟尽奈情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寄裴澜》。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绮云初堕亭亭月,锦席惟横滟滟波。"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轻柔的云朵缓缓降落,笼罩着月光下的亭子,而锦织的席子上则铺展开一片平静的水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宁静与孤独。
"宋玉逢秋正高卧,一篇吟尽奈情何。"
这里,诗人提到了宋玉,这个名字往往与才子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而“逢秋”则是指遇到秋天,“正高卧”则意味着身处高洁之地的安详。最后一句“一篇吟尽奈情何”,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似乎是在询问,即使用尽一篇篇章也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深沉情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物我两忘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孤寂与执着。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绮筵无处避梁尘,虞姹清歌日日新。
来值渚亭花欲尽,一声留得满城春。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