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下联句

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

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

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

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

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佛刹连接着繁华都城,红色楼阁直插天清。
紫色祥云相连照耀,朱红栏杆显出威峻。
屋檐栋梁如彩虹入云,门窗映射日月同明。
傍晚时分,五陵高低错落,八川景色分明。
松林中微风拂过,莲池波浪似乎要倾倒。
恭敬瞻仰,仿佛见到圣像涌现,围绕此地似无生死之分。

注释

佛刹:佛塔或寺庙。
红楼:红色的楼阁。
太清:天空。
紫云:紫色的云彩。
丹槛:红色的栏杆。
峥嵘:高大壮丽。
榱栋:屋檐和栋梁。
烟虹:如彩虹般的光影。
轩窗:窗户。
日月平:日月光线均衡。
五陵:古代帝王陵墓。
八川:泛指河流。
松韵:松树的声音。
莲陂:莲花池塘。
浪欲倾:波浪摇晃。
敬瞻:恭敬瞻仰。
涌见:突然出现。
无生:超越生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宫殿景象。"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一句,通过对高耸建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则以华丽的色彩和层次分明的布局,展现了宫殿的庄严与神秘。"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一句中的"榱栋"指的是雕刻精美的屋椽,而"轩窗"则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性窗棂,这些词汇都在强调宫殿的宏大和精致。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一句,通过对山脉与河流的描绘,展示了宫殿所处的壮丽景色。"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则以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之声。

最后两句"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宏伟宫殿的景象既有敬畏之心,又有一种超越凡尘、追求永恒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精细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而又充满生机的艺术氛围。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夜发军中

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

半夜军书致,匈奴寇六城。

中坚分暗阵,太乙起神兵。

出没风云合,苍黄豺虎争。

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送辽阳使还军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襄阳李尚书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

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

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

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