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源溪期张计不至

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暗溪迟仙侣,寒涧闻松禽。

寂历兹夜永,清明秋序深。

微波澹澄夕,烟景含虚林。

素志久沦否,幽怀方自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霜降露凝,标志着时节转换,我独自开始探索。
在昏暗的小溪边等待仙人伴侣,寒冷山涧中传来松树和鸟儿的声音。
在这寂静漫长的夜晚,秋天的清明更加深沉。
傍晚,水面微微波动,树林在朦胧的烟雾和景色中显得虚无缥缈。
长久以来,我的纯洁志向是否已被淹没?此刻,我独自吟唱心中的幽思。

注释

霜露:指秋季的霜降和露水。
肃:肃杀,寒冷。
缅然:独自,孤独。
方:正,刚刚。
暗溪:幽暗的小溪。
仙侣:指超凡或理想中的伴侣。
寒涧:寒冷的山涧。
松禽:松树和鸣禽。
寂历:寂静。
兹:此。
永:长。
清明:清澈明亮。
微波:轻微的波纹。
澹澄:平静清澈。
夕:傍晚。
烟景:朦胧的景象。
素志:纯洁的志向。
沦否:淹没或失落。
幽怀:内心深处的情感。
自吟:独自吟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凄清的山水之美,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游历于合源溪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冷清。诗中的意象和语言都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霜露肃时序"一句,设置了一种寒冷而肃穆的气氛,秋天的霜露已经覆盖了万物,时间似乎也凝固了。"缅然方独寻"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大自然中探寻心灵深处的宁静。

"暗溪迟仙侣"一句,溪水在幽暗中缓缓流动,仿佛有仙侣在此等待,但这只是诗人的幻想,反映出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寒涧闻松禽"则是听到了冷清的溪水声响,以及山林间传来的松鼠跳跃的声音,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声音。

"寂历兹夜永,清明秋序深"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秋天的深远。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感受到了时间的长久和季节的变迁。

"微波澹澄夕,烟景含虚林"一句,则是描述了傍晚时分,溪水的微波在夕阳下闪烁着光辉,而远处的山林则被薄雾笼罩,显得既空灵又神秘。

最后两句"素志久沦否,幽怀方自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洁志向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在孤独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素志"指的是诗人的高洁情操,而"幽怀"则是他的深邃情愫,通过吟咏来抒发自己难以言说的隐秘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心灵之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红楼下联句

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

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

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

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

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夜发军中

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

半夜军书致,匈奴寇六城。

中坚分暗阵,太乙起神兵。

出没风云合,苍黄豺虎争。

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送辽阳使还军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

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

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

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

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鸣。

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