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猫头鹰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
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
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注释

鸱鸮:猫头鹰。
子:指幼鸟。
室:鸟窝。
恩:爱。
《鲁诗》“恩”作“殷”,尽心之意。
斯:语助词。
鬻:育。
闵:病。
迨:及。
彻:通“撤”,取。
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
绸缪:缠缚,密密缠绕。
牖:窗。
户:门。
女:汝。
下民:下面的人。
或:有。
拮据: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
捋:成把地摘取。
荼:茅草花。
蓄:积蓄。
租:通“苴”(居),茅草。
卒瘏:患病。
卒通“悴”。
室家:指鸟窝。
谯谯:羽毛疏落貌。
翛翛:羽毛枯敝无泽貌。
翘翘:危而不稳貌。
哓哓:惊恐的叫声。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首,语言古朴而富有表现力。诗中的“鸱鸮”是一种鸟名,用以比喻敌人或灾难的来临,它们“既取我子”形象地描述了灾难对家庭的破坏。然而,即便如此,诗中也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无毁我室”显示出家园仍然屹立不倒。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一句,通过重复使用“斯”字,传达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关怀之情。这里的“鬻子”可能指的是为家庭卖力工作的艰辛。

接下来的几句“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描绘了一个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前紧闭门窗以防不测的场景。这里的“桑土”可能是指家园所在的地方,“绸缪牖户”则是形象地表达了对家园安全的关心和保护。

后半部分“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显示出诗人对于那些不尊重传统道德、侮辱自己家庭的人的愤慨。随后的几句“我手拮据,我所捋荼,我所蓄租,我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则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无奈和自嘲。这里的“手拮据”等动作可能暗示着一种艰难维持生计的情形。

最后,“我羽谯谯,我尾翛翛,我室翘翘”一系列的重复使用“谯谯”、“翛翛”和“翘翘”的字眼,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坚持自我的精神状态。全诗在这里达到一个高潮。

结尾的“风雨所漂摇,我维音哓哓”则是对整个环境动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通过声音的描述来表达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形式: 四言诗

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形式: 四言诗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形式: 四言诗

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