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斋洪尚书挽诗(其二)

秀骨清姿玉雪同,几多星宿入心胸。

风流王谢谈谐胜,家数常杨制诏工。

坐政事堂无六丈,登文章箓似三洪。

年来人物萧疏甚,玉座东西欠此翁。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挽诗以“恕斋洪尚书”为对象,通过描绘其高洁的品格与卓越的才华,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对逝者的高度赞誉。

首句“秀骨清姿玉雪同”,以“秀骨清姿”形容洪尚书的外在形象,与“玉雪”相提并论,寓意其高洁脱俗,如同冰清玉洁的冰雪一般纯净无瑕。接着,“几多星宿入心胸”一句,以星宿喻指洪尚书的智慧与才华,暗示他内心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犹如夜空中繁星点点,熠熠生辉。

“风流王谢谈谐胜,家数常杨制诏工”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名门望族王谢家族以及常杨两位著名文士的例子,来赞美洪尚书的谈吐风雅与文学造诣。这里的“谈谐胜”和“制诏工”分别形容其言辞机敏、谈笑风生以及文笔精湛、擅长撰写诏书,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深厚功底和卓越成就。

“坐政事堂无六丈,登文章箓似三洪”则进一步赞扬了洪尚书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其中,“六丈”可能是指古代官职或某种特定的职位,这里用来形容洪尚书在政事上的影响力;而“三洪”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三位著名文人,暗示洪尚书的文学地位与之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年来人物萧疏甚,玉座东西欠此翁”表达了对洪尚书逝世后,社会上人才凋零、文坛缺位的感慨,以及对他作为一位杰出人物的深深怀念。这里的“玉座”可能象征皇帝的宝座,暗含对洪尚书作为朝廷重臣的尊敬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洪尚书个人品质、才华及社会影响力的描绘,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人才的重视与怀念。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恕斋洪尚书挽诗(其三)

伊昔宸京握手初,横经公未到三衢。

早班玉笋还先去,晚侍金华却共趋。

思老有馀知笔健,病成应是为诗癯。

峰摧太华嗟何及,身远无因奠束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陈节斋挽诗(其一)

诸贤名并端平见,一老音存正始遗。

改纪重来时领袖,持荷独立右尊彝。

心忘世易身难乞,家著书多人少知。

省闼才辞留史馆,可怜便入八哀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陈节斋挽诗(其二)

国重穆陵蒐钜典,帝咨宿学进隆名。

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

笔冢长存堪怅恨,书棺何益谩哀荣。

西山门第今无几,落尽残星泪眼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陈节斋挽诗(其三)

早岁登门叨赏异,暮年造阙喜追陪。

每从省户供词去,多向都曹诵句来。

逐客赠年今尚在,痴儿别饮恰方回。

湖边握手如前日,身隔千山叹玉埋。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