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乐府十首(其七)田西边

刀剑作锄犁,耕田古城下。

高秋禾黍多,无地放羊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马]韵

翻译

农具变成了锄头和犁,人们在古老的城下耕田。
到了丰收的秋季,稻谷和小米丰富,但没有多余的田地来放牧牛羊。

注释

刀剑:原本用于战斗的武器。
作:作为。
锄犁:农具,用于耕作。
古城下:历史悠久的城市附近。
高秋:秋季的晚期。
禾黍:泛指各种谷物。
无地:没有空闲的土地。
放羊马:放牧牛羊。

鉴赏

诗中的意境十分鲜明,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战争与农耕并存的画面。"刀剑作锄犁"一句,以强烈的对比展示了兵器转化为农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的忧虑。"耕田古城下"则将历史的沉重感与现实的劳作场景相结合,勾勒出了一种时光流转中的人类活动。

接下来的两句"高秋禾黍多,无地放羊马"展现了农事的繁荣和生态环境的紧张。"高秋"指的是秋天作物成熟的季节,"禾黍多"形容庄稼丰登,但同时也透露出资源分配的困境——即使是丰收之年,也难以找到足够的地方放牧牲畜。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乡村景象,更通过这种景象反映出战争与和平、荒废与繁荣之间的矛盾,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社会意义。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唐乐府十首(其四)边军过

城前兵马过,城里人高卧。

官家自供给,畏我田产破。

健儿食肥肉,战马食新谷。

食饱物有馀,所恨无两腹。

草青见军过,草白见军回。

军回人更多,尽系西戎来。

形式: 乐府曲辞

唐乐府十首(其三)吊西人

河湟父老地,尽知归明主。

将军入空城,城下吊黄土。

所愿边人耕,岁岁生禾黍。

形式: 乐府曲辞

唐乐府十首(其八)昆山

昔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

今时玉为尘,昆山入中国。

白玉尚如尘,谁肯爱金银。

形式: 乐府曲辞

唐乐府十首(其二)轮者讴

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

力尽心不怨,同我家私事。

去者不遑宁,归者唱歌行。

相逢古城下,立语天未明。

一身远出塞,十口无税征。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