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注释

还:轻捷貌。
峱: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从:逐。
肩:借为“豜(jiān)”,大兽。
揖:作揖,古礼节。
儇:轻快便捷。
茂:美,指善猎。
牡:公兽。
昌:指强有力。
臧:善,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在不同场合的行为和他人的评价。每两句构成一个小节,形成一种呼应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第一段“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閒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描述年轻人归来时,他人的评价是他温文尔雅。这里的“遭”字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不期而遇的意外和偶然,而“峱之閒”则创造出一种幽静、隐秘的空间感。年轻人并驾马车,从两肩相对,这种场面描写增添了一份庄重和正式的气氛。

第二段“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则是年轻人成长壮盛时,他人的评价变为赞美。这一段中,“峱之道”比喻了公正和正确的道路,而“两牡”则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第三段“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表达的是年轻人成功昌盛时,他人的评价是他品行端正。这里的“峱之阳”象征着光明和成就,而“两狼”则可能代表勇猛或独立。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完美人格形象的建立过程。这种描述手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对于完美人格的向往,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德行评价的重视。这是一首颇具教育意义和社会理想的诗歌,它通过对行为与评价的细腻刻画,传达了一种社会文化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形式: 四言诗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形式: 四言诗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形式: 四言诗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