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居神烈山下

典得山南半亩居,偶因行药到郊墟。

依稀玉座浮云里,落莫金茎淡日初。

塔葬属支城外土,营屯塞马?中庐。

犹馀伯玉当年事,每过陵宫一下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侨居于神烈山下的生活场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典得山南半亩居”,简练地勾勒出诗人所居之地的地理位置,山南半亩,既显其幽静,又透露出生活的简朴与自适。次句“偶因行药到郊墟”,以“偶因”二字,展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随意而自然的散步,不经意间便来到了郊野村落,流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接着,“依稀玉座浮云里,落莫金茎淡日初”,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境融为一体。玉座与金茎,分别代表尊贵与辉煌,但在这里却与浮云、淡日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略带孤独与寂寞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某种反思。

“塔葬属支城外土,营屯塞马?中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周围环境的景象,塔葬与营屯,既有历史的痕迹,也蕴含着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通过这些具体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

最后,“犹馀伯玉当年事,每过陵宫一下车”,这两句以伯玉(古代贤人)当年的事迹为引,表达了诗人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在经过陵墓时的沉思。这里的“下车”不仅指物理上的停车,更深层地意味着心灵的触动与反省,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的追求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感悟,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古隐士(其一)

幼安遭汉季,一身客辽东。

世乱多倾危,筑室深山中。

自非学者流,名字罕得通。

研心易六爻,不用希潜龙。

根矩好清评,行止乃未同。

形式: 古风

古隐士(其二)

尝闻庞德公,自守甘穷饿。

旦率妻子耕,不知州牧过。

关中傕泛攻,河上表吕破。

默默似无闻,但理芸锄课。

独识诸葛君,一言定王佐。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真州

击楫来江外,扬帆上旧京。

鼓声殷地起,猎火照山明。

楚尹频奔命,宛渠尚守城。

真州非赤壁,风便一临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太平

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

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

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