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其一)

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

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

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

形式: 古风

翻译

稀疏的竹子环绕着低矮的篱笆,一间狭窄的小屋沐浴在阳光下。
屋里有一位晒背的老翁,他的身体仿佛像泥土和木头一样被遗忘。
傍晚时,炉子里有半炉麸皮炭火,深夜里,一盏纱罩的烛光照亮房间。
不知道这二十年来领取的官禄是否真正有益于人民。
为了取暖,他在屋檐下移动餐盘吃饭,为了防寒,裹着被子在帷帐中过夜。
秋天,我作为刑部官员的俸禄有八九万,不仅仅是为了让你自己温暖和满足。
要勤奋地用朱笔处理公文,想着那些因饥饿寒冷而困在监狱里的人,别让他们滞留太久。

注释

稀疏:不密集,分布得远。
篱竹:围绕院子的竹篱笆。
曝背翁:晒太阳的老人。
委置:丢弃,忽略。
形骸:身体。
麸炭火:用麸皮制成的炭火,较为便宜。
纱笼烛:用纱罩住的蜡烛,防止飞蛾扑火。
食官禄:领取朝廷的俸禄,即做官。
防寒:防止寒冷。
帷中宿:在帷帐中睡觉。
秋官:古代刑部官员的别称,因为秋天象征肃杀,与刑法相应。
黄沙:这里代指监狱的黄土牢房。
囚滞狱:被困在监狱里。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行为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稀疏的篱笆和狭窄的向阳屋构成了隐者的居所,他的形骸被委弃如同土木,显得非常孤独与凄凉。日暮时分,一炉微弱的炭火和夜深人静时的一盏灯光,是他生活中唯一的暖色调。而诗中的“不知有益及民无”一句,则流露出隐者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己二十年来食官禄而未能为民造福的自省。

在后半部分,秋季的月俸八九万,让人不禁思考这是否只是让身躯温暖足够。诗中的“勤操丹笔念黄沙”一句,可能是对书写与知识积累的渴望,而“莫使饥寒囚滞狱”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物质匮乏束缚。

整首诗通过隐者的日常琐事,展现了一个平淡而又自在的生活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一种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其二)

急景凋年急于水,念此揽衣中夜起。

门无宿客共谁言,暖酒挑灯对妻子。

身饮数杯妻一盏,馀酌分张与儿女。

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

自问有何才与术,入为丞郎出刺史。

争知寿命短复长,岂得营营心不止。

请看韦孔与钱崔,半月之间四人死。

形式: 古风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其一)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几许。

甲乙三道科,苏杭两州主。

才能本浅薄,心力虚劳苦。

可能随众人,终老于尘土。

形式: 古风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其二)

我年五十七,归去诚已迟。

历官十五政,数若珠累累。

野萍始宾荐,场苗初絷维。

因读管萧书,窃慕大有为。

及遭荣遇来,乃觉才力羸。

黄纸诏频草,朱轮车载脂。

妻孥及仆使,皆免寒与饥。

省躬私自愧,知我者微之。

永怀山阴守,未遂嵩阳期。

如何坐留滞,头白江之湄。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其三)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非少。

报国竟何如,谋身犹未了。

昔尝速官谤,恩大而惩小。

一黜鹤辞轩,七年鱼在沼。

将枯鳞再跃,经铩翮重矫。

白日上昭昭,青云高渺渺。

平生颇同病,老大宜相晓。

紫绶足可荣,白头不为夭。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何当阙下来,同拜陈情表。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