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七)中秋口占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

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

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馀兴,风起木飕飕。

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

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

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

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七)中秋口占》。从诗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中秋之夜对月亮的欣赏与独特的情感体验。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

这四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中秋夜景。诗人在这里邀请读者共同欣赏这轮明月,并感叹这样的良宵难得且短暂。

"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馀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接下来诗人回忆着远方的胡笳声以及自己曾在南楼上留下的欢乐记忆。同时,他也描绘了自然景象:白石构成的四座山峰和如玉般清澈的露水滴落。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

这里诗人提及自己曾在不同的地方饮酒作乐,如青州、赤壁、黄楼等地。这一系列的行为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渴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最后几句描写了横江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这份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他似乎在邀请读者一起仰望天空,那里的光彩如同沈河中的白璧,漂浮着,将目光引向远方的神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腊月二十一日可远堂索赋

落日半亭榭,山影没壶中。

苍然欲不可极,迢递未归鸿。

锦织家人何在,春寄故人不到,寂寞听疏钟。

木末见江去,无雪著渔翁。词舂容,歌慷慨,语玲珑。

岁云暮矣相见,明日是东风。

远想使君台上,携手与人同乐,中夜说元龙。

世事无足语,且看烛花红。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一)和彭明叔七夕

不见古时月,何似汉时秋。

朱陈村里新样,新妇又骑牛。

欲脱参前氐后,又说河边河鼓,此会没来由。

何处设瓜果,香动帻沟窭。郭郎老,谁为理,岂情流。

人间□睡五日,五日复何悠。

吾腹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

玉友此时好,空负葛巾篘。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十四)

山水无宿约,村暗自当还。

不知有客乘兴,载我弄沧湾。

酒吸明河欲尽,月落三星在下,未放水风闲。

影转松起舞,扶步入林间。恨无人,横野笛,叫关山。

知君慷慨何事,惜得米阳关。

看取大江东去,把酒凄然北望,说著泪潺湲。

我饮自须尽,君唱有何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二十三)陈平章即席赋

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

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

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

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

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

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