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其一)韩太祝送游太山

偶作郊原十日游,未应回首厌笼囚。

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

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

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偶尔在郊外漫游十天,还不至于厌倦像笼中鸟一样被束缚。
只要能让身心在尘世间奔波足够,最终会以欣赏壮丽山水作为回报。
听说春天来临,人们渴望洗涤心灵,于是四处寻找隐居之地。
遗憾的是你未能登上东封顶,夜晚只能在梦中看到金色的月亮从九重天际升起。

注释

偶作:偶尔为之。
郊原:郊外田野。
笼囚:比喻束缚或限制。
驱驰足:奔波劳累。
云山烂漫:形容山水壮丽。
濯锦:洗涤心灵,如织锦般焕然一新。
菟裘:古代隐士的居所,此处指隐居之处。
东封顶:古代帝王祭泰山的活动,此处可能象征着高位。
金轮:月亮的美称。
九幽:古代神话中的九层地下世界。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朋友离别之情感的诗篇。首句“偶作郊原十日游”即点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地——郊外,以及时间长度——十日,显示了一种短暂而自在的逃离和放松。

接着,“未应回首厌笼囚”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与不满,以及渴望自由奔走于广阔天地之间的心情。"但教尘土驱驰足,终把云山烂漫酬"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愿望,将尘世束缚比作尘土,而将奔跑的脚步比喻为驾驭云端,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界无限自由与美好之追求。

中间两句“闻道逢春思濯锦,便须到处觅菟裘”描绘了春日里对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珍奇物品的搜寻。这不仅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完美境界的追求。

末尾两句“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则表达了对朋友不在身边的遗憾。这里的“东封顶”可能指的是太山,即诗题中的“太祝送游太山”,而“金轮”则是对明月的美好描绘,透露出夜晚独处时对于友情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自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子由四首(其二)送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子由四首(其三)首夏官舍即事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子由四首(其四)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

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

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