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图为许志完作

定山破袖无尺大,东归袖取蓬莱峰。

峰头老秃几千树,槎牙万古撑长空。

箕山老人不晓事,问余欲向青天住。

醉中见许不作难,袖中滚滚倾天地。

老人睹此造化权,返却而走心茫然。

忽然江海一平地,千仞万仞飞苍烟。

锦树苍峰不须买,草阁秋崖明月在。

白头得此当有知,还我东坡袖中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开篇“定山破袖无尺大,东归袖取蓬莱峰”,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峻,仿佛能将蓬莱仙岛收入袖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想象力。

接着,“峰头老秃几千树,槎牙万古撑长空”两句,通过对比老树与山峰的永恒存在,以及它们对天空的支撑,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古老。诗人在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观,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箕山老人不晓事,问余欲向青天住”两句,引入了一个虚构的箕山老人,他不解诗人的追求,询问为何要居住于青天之上。这一情节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

“醉中见许不作难,袖中滚滚倾天地”则通过醉酒后的视角,展现了诗人眼中世界的广阔与变化,暗示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和诗人的豁达心境。

“老人睹此造化权,返却而走心茫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面对自然之美的复杂心情——既感到震撼,又可能陷入思考与茫然。

最后,“忽然江海一平地,千仞万仞飞苍烟”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江海平地,千仞万仞之上云烟缭绕,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动态美。

“锦树苍峰不须买,草阁秋崖明月在”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赞美,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与不可复制,即使是在简陋的草阁秋崖之中,也能欣赏到明月的光辉。

“白头得此当有知,还我东坡袖中海”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古代文豪苏轼一样,能够领略并珍藏这份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后世的理解与传承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由、超越与传承的向往。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和王尚文司谏见怀之作奉和一章兼呈司谏(其一)

江山契合胶漆凝,君子小人炭与冰。

两公投分忽京国,一洗世间桃李色。

同心契合真断金,老眼乾坤谁并得。

一公海月照木难,一公天马辞尘鞍。

青天英爽总高兴,白日坐收千古暝。

与人同善真我思,古今四海皆相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尚文再和只有梅花知之句甚动野夫寻梅之兴复和一章昶亦奉和请教(其二)

冻云四划天地凝,一口嚼碎万里冰。

借天欲赏梅花国,天许先生无吝色。

白头中坐太极圈,醉点万花归未得。

天心子半知者难,一枝笑撚随归鞍。

乾坤万古有真兴,梦中说梦空痴暝。

定山老我徒尔思,此乐惟许先生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寻梅之约已订然不知此中梅易得否李贞伯和章虽有相寻不难之句然亦约莫之言耳故更和一章问尚文土人云昶为贞伯解围遂亦不揣和奉一章然亦不知更为约莫之言否也(其三)

江山雪冷冻欲凝,梅花万壑藏深冰。

数枝何处更江国,淡影无香亦无色。

看花须看花未开,公欲寻梅寻便得。

徒然约莫寻本难,白头烂醉空吟鞍。

李君平生亦清兴,未始归途日空暝。

公才自出人所思,那得李君真不知。

形式: 古风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来教谓从者云此地故少梅追念旧乐怅然兴怀复和一章昶亦奉和一章以答从者(其四)

人间一理万物凝,夏虫底用多疑冰。

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

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

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影响前头路空暝。

高斋独坐几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