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题(其十)八角殿

晋后千百年,兹殿俨如昔。

梵宇若皆然,应须省民力。

形式: 古风

翻译

经历了晋朝之后的千年岁月,这座宫殿依旧庄重如昔。
如果所有的寺庙都这样保存完好,应当节省民力以维护。

注释

晋:指晋朝。
俨如:庄重、整齐的样子。
昔:过去,以前。
梵宇:佛教寺庙。
皆然:全都如此。
省民力:节省民力,减少劳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和育王十二题(其十)八角殿》。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晋后千百年,兹殿俨如昔。" 这两句描绘了一座历经千年而依旧宏伟壮观的殿堂。"晋后"指的是自晋朝以后,时间跨度长达千年。"兹殿"即是眼前所见的这座八角殿,它"俨如昔",意味着它仍然保持着过去的风貌,没有因岁月而有所改变。这不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连续性和文化传承的感慨。

"梵宇若皆然,应须省民力。" 这两句则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梵宇"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的建筑,这里借指所有类似八角殿这般宏伟的建筑物。如果所有这些大型建筑都像眼前的八角殿一样,保持着过去的辉煌,那么是否应当考虑到民众所承受的负担。"应须省民力"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同情,以及对过度奢侈行为的批评。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透露出他对社会历史、民生疾苦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和育王十二题(其二)佛迹峰

佛迹空在兹,佛心无处所。

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

形式: 古风

和育王十二题(其五)明月台

月色固无改,台基亦不坏。

嗟哉玩月人,古来谁更在。

形式: 古风

和育王十二题(其九)育王塔

尝闻有为法,佛说如梦幻。

胡然窣堵波,香花耀凡眼。

形式: 古风

和育王十二题(其一)金沙池

遥闻金在沙,知是虚名号。

世人方竞奢,何兹有遗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