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渠渠梁照日,泯泯水分京。
激作飞岩势,流为杂佩声。
图书无近迹,草树有冬荣。
景落人间处,漂花出古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澈的水渠映照着阳光,分隔了京城与郊野的景象。水流冲击岩石,形成飞瀑的态势,发出如佩环相击般的声响。尽管图书的踪迹在附近难以寻觅,但冬季仍有草木繁盛,显示出生命的顽强。诗人将目光投向这景致,看到落日余晖洒在古老的城池上,仿佛漂浮的花瓣点缀其中,增添了诗意的静谧和历史的沧桑感。梅尧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郑州王密谏漱玉斋周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郤生方得桂,王粲始从戎。
一舸辞吴会,单车入汉中。
乱山云木古,侧径野泉通。
欲识风烟美,心知故国同。
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
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
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
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
吴客独来後,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每入秦淮口,风波更不忧。
重看后庭树,还起旧时愁。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