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

故殿看看冷,空阶步步悲。

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

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

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昔日的宫殿渐渐显得冷清,空旷的台阶步步都引人悲伤。
还记得偷偷窥视窗边的情景,仿佛还是解开佩饰与你相会之时。
青苔无心早早地滋生,燕子飞入也似乎带着迟来的消息。
如果能让你回到月光之下,月光照见的一切无需怀疑。

注释

故殿:昔日的宫殿。
看看:渐渐地。
冷:冷清。
空阶:空旷的台阶。
步步:每一步。
犹忆:还记得。
窥窗:偷看窗户。
处:地方。
还如:仿佛如同。
解佩:解开佩饰,比喻男女相会。
苔生:长出青苔。
无意:无心。
早:早早地。
燕入:燕子飞入。
有言迟:似乎有迟来的信息或暗示。
若令:如果能让。
归就月:回到月光下。
照见:被月光照亮。
不须疑:无需怀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宫廷遗址之景,诗人在故宫中徘徊,感受着时间的流逝与往昔的荣华。"故殿看看冷"一句,设定了整个氛围,给人一种荒废与寒冷的感觉。"空阶步步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之沉重。

"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这两句,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回溯,"窥窗"与"解佩"都是古代女子常见的情景,它们在这里代表了过去的温馨与爱恋。然而,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带给诗人的是无尽的怀念。

接下来的"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则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慨。"苔"指的是苔藓,它们在宫墙上悄然生长,没有被世事所动摇。而"燕入"则是在描写燕子的归巢之情,只不过它们似乎有些迟缓,这也许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不如意的投射。

最后,"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这两句,是诗人的一种愿望或幻想。这里的"月"可能象征着纯洁与明亮,而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像月光一样清澈,无需质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宫遗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某些事物不如意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情深意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宛转歌

七夕天河白露明,八月涛水秋风惊。

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

不解何意悲秋气,直置无秋悲自生。

不怨前阶促织鸣,偏愁别路捣衣声。

别燕差池自有返,离蝉寂寞讵含情。

云聚怀情四望台,月冷相思九重观。

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

金樽送曲韩娥起,玉柱调弦楚妃叹。

翠眉结恨不复开,宝鬓迎秋度前乱。

湘妃拭泪洒贞筠,筴药浣衣何处人。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已言采桑期陌上,复能解佩就江滨。

竞入华堂要花枕,争开羽帐奉华茵。

不惜独眠前下钓,欲许便作后来薪。

后来瞑瞑同玉床,可怜颜色无比方。

谁能巧笑特窥井,乍取新声学绕梁。

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

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

已闻能歌洞箫赋,讵是故爱邯郸倡。

形式: 乐府曲辞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

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

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

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

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

何由狎鱼鸟,不愿屈玄纁。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明庆寺诗

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

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

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

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

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经始兴广果寺题恺法师山房诗

息舟候香埠,怅别在寒林。

竹近交枝乱,山长绝径深。

轻飞入定影,落照有疏阴。

不见投云状,空留折桂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