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贫士七首(其四)

新春来未几,已见日在娄。

游人怕春去,把酒急献酬。

折花各盈把,行歌满道周。

贫者壁四立,若不堪其忧。

亦复典春衣,买酒呼朋俦。

一醉人所嗜,此外非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新年才过没多久,太阳已经高挂在娄山头。
游人们害怕春天匆匆离去,连忙举杯相互敬酒。
大家折下花朵各自满满一把,沿路欢歌笑语不断。
贫穷的人家四面墙壁空荡,似乎难以承受这样的忧虑。
他们也变卖家中的春衣,换取美酒邀请朋友共聚。
一醉方休是他们的追求,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注释

新春:新年。
来未几:才过没多久。
日:太阳。
在娄:高挂在娄山头。
游人:游历的人。
怕:害怕。
春去:春天离去。
把酒:举杯。
急献酬:连忙敬酒。
折花:折取花朵。
盈把:满满一把。
行歌:边走边唱。
贫者:贫穷的人。
壁四立:四面墙壁空荡。
不堪:难以承受。
典:典当。
春衣:过冬的衣服。
买酒:换取酒。
呼朋俦:邀请朋友。
一醉:一醉方休。
所嗜:追求的事物。
此外:除此之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新春时节,人们对于春天即将逝去的担忧与珍惜之情。"游人怕春去,把酒急献酬"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不舍和急迫感。同时,通过"折花各盈把,行歌满道周"这一句,可见人们在享受春天美景的同时,也在尽情地唱歌游玩。

然而,在这种普遍的欢庆氛围中,诗人也没有忽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贫者壁四立"形象鲜明地描绘了贫困者的艰难处境,而"若不堪其忧"则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与哀伤。

诗人接着写道,即便是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春天到来时也会"亦复典春衣,买酒呼朋俦",即使条件艰苦,也要尽力过好春节,与朋友聚首喝酒。这一幕反映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团聚的渴望。

最后两句"一醉人所嗜,此外非所求"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通过饮酒寻找片刻欢愉的心态。这种心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肯定,同时也透露出对更深层次幸福追求的淡然。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氛围,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人们的不同命运。同时,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即在困境中寻找简单而真挚的幸福感受。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三)

我家未为贫,尚有绿绮琴。

手虽不能弹,颇喜闻遗音。

时时命女奴,强于弦上寻。

听罢方寸适,取酒时一斟。

颜回与原宪,平日我所钦。

傥得从之游,虽贫亦甘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二)

渊明抱归兴,未老辞华轩。

应谓役于人,岂如归田园。

在家贫亦好,满眼是风烟。

亲戚可晤语,书史可精研。

妻子识此意,相对无间言。

时取新酒漉,一笑中圣贤。

形式: 古风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一)

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

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

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

形式: 古风

和陶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韵哭陈能之

陈公行古道,出处尽堪书。

俯仰端无负,初终总一如。

粤从为剧邑,平步上亨衢。

正色主风宪,弹劾靡亲疏。

故虽频补外,直性不可纡。

召还方进用,谓当推绪馀。

一朝忽撄疾,力请归旧居。

竟化辽东鹤,不作北溟鱼。

哀哉名世士,天胡赋分拘。

有子传衣钵,无钱治室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