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童曲(其一)

扣楫声太苦,听我采莲歌。

且将盛年容,持比芙蓉花。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采莲童曲(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童子的生动形象与内心情感。

“扣楫声太苦”,开篇以“扣楫”之声入题,形象地描绘了划船时桨击水面的声响,既表现了劳动的艰辛,也暗示了采莲过程的不易。“听我采莲歌”,诗人转而邀请读者倾听采莲童子的歌声,通过歌声来传达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形成一种反差美,使读者在感受到劳动之苦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且将盛年容,持比芙蓉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采莲童子的青春活力与芙蓉花相比较,赞美了他们的美丽与纯洁。这里的“盛年容”不仅指外貌的青春美丽,更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活力。通过将人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相联系,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颂扬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采莲童子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乐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富有生活气息,是明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采莲童曲(其二)

西湖采莲舟,上有愁思妇。

不摘芙蓉花,何因出素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有]韵

明下童曲(其一)

走马上越桥,遗却黄金鞭。

遥望射堂头,徘徊骄不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明下童曲(其二)

赭白千里姿,斑骓八百馀。

乘不独自去,日与陆郎俱。

形式: 乐府曲辞

同生曲(其一)

盛时不再逢,百岁一何促。

愿以南山松,秉作夜游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