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首惠然报示首数虽等工拙不伦重以一章用伸答谢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诗坛高手身在成都,地位与普通将领宰相不同。
裁剪诗歌如同用钺割断,熔铸六义犹如另辟炉灶。
惊人的作品应当存在,应时应景的文章也并非没有。
篇数虽然相同,但价值却大不相同,十个普通的鱼目难换一个珍贵的骊珠。

注释

诗家律手:精通诗词的高手。
寻常:普通。
将相:将领和宰相。
剪截:裁剪,指创作诗歌。
五言:五言诗。
兼用钺:比喻手法独特。
陶钧六义:《诗经》的六种表现手法,比喻诗歌艺术。
惊人卷轴:令人惊叹的作品。
随事文章:应景或纪事的文章。
不道无:并非没有。
篇数虽同:数量相同的作品。
光价异:价值迥异。
鱼目:比喻普通的事物。
骊珠:珍贵的宝珠,比喻杰出的作品。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歌创作和交流的诗句,诗人通过自信的笔触展现了对诗歌艺术的掌握与追求。开篇“诗家律手在成都”直接指出了诗人的地理位置和其擅长的诗歌形式,即律诗,并且强调这种才华在成都并不寻常。紧接着,“权与寻常将相殊”则表明诗人对自己诗艺的独特性有着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一句中,“剪截五言”可能指的是处理五言绝句的技巧,而“兼用钺”则是比喻运用诗词如同武士挥舞刀剑。"陶钧六义"可能是指诗歌创作中的六种风格或手法,"别开炉"则象征着诗人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震撼世人,并且认为诗歌是可以随时创作而不乏善可陈的。这里,“惊人卷轴”形象地描绘了读者在阅读到精彩处时的情景,而“随事文章不道无”则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对诗艺的掌握。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一句中,“篇数虽同”可能指的是与他人交换诗作时数量上的平等,但“光价异”则表明诗人的作品价值高出常人。"十鱼目换十骊珠"是用古代货币和珍贵物品的比喻,强调了诗人的作品如同珍宝,不可轻易估量。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技巧、独特风格以及诗艺价值的自信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艺术成就的肯定和骄傲,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交流诗作时的自我标榜和对作品价值的坚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昭德皇后挽歌词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

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柘枝词

柳闇长廊合,花深小院开。

苍头铺锦褥,皓腕捧银杯。

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将军拄毬杖,看按柘枝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掩户下帘朝睡足,一声黄鸟报残春。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

策杖强行过里巷,引杯闲酌伴亲宾。

莫言病后妨谈笑,犹恐多于不病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