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峰。
白汗此时流枕簟,清风何处动杉松。
残更正好眠凉月,远寺俄闻报晓钟。
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思索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火云阳焰欲烧空”一句,以热烈的火云来比喻夏日炎炎的天气,同时也映射出一种热情如火的生活状态。然而紧接着,“小槛幽窗想旧峰”,诗人却选择了退隐,通过“小槛”的字眼营造了一种封闭而私密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诗人的内心似乎并没有完全沉浸于外界的热闹,而是保持着一份对往昔山水的思念。
“白汗此时流枕簟”表明了夏夜难以入睡的情形,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身体上的不适,可能是因为炎热的天气。但紧接着,“清风何处动杉松”,诗人又捕捉到了自然界中那清凉而宁静的一刻,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内心对于平和与舒适的渴望。
“残更正好眠凉月”一句,描绘了一幅在凉爽的夜晚安然入睡的情景,既是对身心得到片刻休憩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紧接着,“远寺俄闻报晓钟”,通过遥远寺庙传来的清晨钟声,再次唤醒了诗人的意识,同时也为夜晚带来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结束。
最后两句“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则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秋天以其清新的气息能够净化心灵,而诗人穿着洗净了的粗布衣服,展现了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官园树影昼阴阴,咫尺清凉莫浣心。
桃李别教人主掌,烟花不称我追寻。
蜩螗晚噪风枝稳,翡翠闲眠宿处深。
争似出尘地行止,东林苔径入西林。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孤舸凭幽窗,清波逼面凉。
举头还有碍,低眼即无妨。
瞥过沙禽翠,斜分夕照光。
何时到山寺,上阁看江乡。
透窗穿竹住还移,万类俱闲始见伊。
难把寸光藏暗室,自持孤影助明时。
空庭散逐金风起,乱叶争投玉露垂。
后代儒生懒收拾,夜深飞过读书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