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冕仲寄题延平泠风阁

泠风三伏是清秋,虽有炎蒸不汝留。

满地溪山归藻井,有时丝管下沧洲。

快哉便得逍遥趣,偶尔还成汗漫游。

谁为发挥无妙手,赋凌楚玉有家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凉风吹过三伏天,就算是炎热也留不住这清秋的气息。
大地的溪山美景映入眼帘,音乐声时而从水边的洲渚传来。
如此畅快,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乐趣,偶尔也能随性漫游。
谁能写出这样绝妙的诗篇,如同楚玉之家丘一般富有才情。

注释

泠风:清凉的风。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份。
清秋:清爽的秋天。
炎蒸:酷暑。
归:映入。
藻井:宫殿顶部的装饰图案,这里指代广阔的天空。
沧洲:水边的洲渚,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隐居之地。
逍遥趣:自由自在的乐趣。
汗漫游:随意漫游。
发挥:创作。
无妙手:没有绝妙的才子。
赋:作诗。
凌楚玉有家丘:比喻诗才出众,如同楚玉之家丘(楚玉是古代美女,以其才情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以清凉的“泠风阁”为主题,表达了对夏日清秋的喜爱与向往。首句“泠风三伏是清秋”,描绘了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也有凉爽的微风带来秋天的气息,暗示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追求。次句“虽有炎蒸不汝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凉感觉的难得和珍贵。

第三句“满地溪山归藻井”,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想象阁中仿佛装点了满眼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与悠远之感。第四句“有时丝管下沧洲”,则借音乐和水边的意象,增添了诗意的雅致,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第五、六句“快哉便得逍遥趣,偶尔还成汗漫游”,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享受着随性而至的乐趣。最后一句“谁为发挥无妙手,赋凌楚玉有家丘”,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能写出如此佳作的才子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欣赏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泠风阁的清凉氛围和诗人的生活情趣,展现了宋词的婉约与细腻。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和程给事赟阇黎化去之什

风流云散越王城,珍重阇黎愿力成。

不使邓尼惊倒化,祇教白傅叹先行。

早因妙契窥曹洞,竟以清芬继肇生。

回首中庭旌骑散,月华还可一方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林次中奉使契丹刘仲平出倅郓州同舍十有六人饮饯于丁氏园次少蓬韵二首(其一)送次中谏议

鲜车百乘使龙庭,路指全燕古北平。

祖帐列仙修故事,行台诸部奏新声。

留犁挠酒知胡意,尺牍移书示汉情。

纳节便应归法从,中途已报制书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林次中奉使契丹刘仲平出倅郓州同舍十有六人饮饯于丁氏园次少蓬韵二首(其二)送平仲学士

须句别驾伟仪刑,陵谷初无见坦平。

七子建安推世艺,五经中秘擅家声。

南宫参掇端如梦,东观分携空复情。

莫爱溪堂好风月,早来龙尾道前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驾幸太学

原庙初更十二章,还舆诏跸幸诸庠。

法天辟水遥迎仗,应月深衣不乱行。

风动四夷将遣子,礼行三舍遂宾王。

前知此举追虞氏,果有球音发舜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