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中的第一首,以荔枝为主题,描绘了荔枝的丰美与人们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首句“嘉实真能副盛名”,赞美荔枝果实确实名不虚传,品质上乘。接着“一株长作百筐倾”描述了荔枝树硕果累累,一棵树就能产出许多筐的荔枝,形象地展示了荔枝的丰收景象。
“时来野鸟皆舟穴,日至居人自火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野鸟在荔枝树下栖息,如同在船上避风,而人们在荔枝成熟时,如同城市中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表现了荔枝带来的欢乐与繁荣。
“远使定知冰可齧,近车须信夜能明”则表达了荔枝不仅味道甜美,还能在长途运输中保持新鲜,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体现了荔枝的实用价值和对远方贸易的重要性。
最后,“南天风雨今年恶,大嚼都疑未称情”两句,诗人借风雨恶劣的天气,表达了对荔枝难以采摘和运输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荔枝美味的深深喜爱,即使面对困难,也愿意品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荔枝的自然之美、经济之利以及人们对荔枝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