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棹孤舟.中秋夜舟中坐月

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箫谁和。

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鉴赏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明月棹孤舟·中秋夜舟中坐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清的秋夜舟中画面。"银汉微茫迟画舸",开篇即以月色朦胧、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烘托出诗人独自泛舟的孤独感。"扶残醉、倚篷凉坐",诗人带着几分醉意,倚靠在船篷上,感受着夜晚的凉意,透露出内心的孤寂。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通过虫鸣、稀疏的雁影和远处零星的灯火,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寥落,暗示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今夜红楼秋梦锁",将思绪转向远方的红楼,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怀念,如今却被现实的孤寂所困。

"罗帷底、玉箫谁和",借问玉箫声起,却无人应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最后三句"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直接抒发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感叹这满心的离恨并非只有自己承受。

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中秋夜舟中的孤独与怀旧之情,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语溪道中

小别杭州,烟树外、乱山眉蹙。

怕回首,酒香灯灺,粉红鬟绿。

斜月半篷诗境冷,西风两岸秋声足。

剩前宵、残梦不曾完,今宵续。弦旧谱,囊中玉。

飘瘦影,窗中烛。望吾庐何处,碧云修竹。

越水莼鲈归计得,吴娃丝管乡音熟。

唱南朝,三十六鸳鸯,相思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湘江静.题手挥目送图

半亩松阴凉透户。问秋商、送来何处。

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

碎按十三星,西风上、七条弦柱。

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

宝鼎香,仙袂举。紫云迥、旧词重谱。

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

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

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

形式: 词牌: 湘江静

西湖月.本意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摸鱼儿(其一)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