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路

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

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

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

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

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

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

形式: 古风

翻译

青门外有回家的路,就在那高大的槐树下平坦宽敞。
我因贫贱而耻于回家,这里又有谁会挽留我呢?
打开门送走客人,夕阳西下,我不愿再骑马返回。
在京城漂泊谋生,还不如选择远游。
即使船本应在水上行驶,但在这里,也依赖着陆地和风与水的力量。
我的道路或许就是这样,我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苟且偷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情感和景象。"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写出了归家的道路宽阔而明朗,树木参天,是一幅平静的画面。然而接下来"贫贱自耻归"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和自卑,觉得自己无力回乡,只能在羞愧中归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此地谁留我"一句流露出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和渴望逃离的心情。"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则是描绘了一幅送别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朋友相送的温馨和对归乡路上的不甘心境。

"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一句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更倾向于自由自在的旅行生活,而不是束缚在帝都的安逸生活。"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则是用舟船停靠在陆地,却依然借助风和水继续前行来比喻诗人虽暂时止步,但内心渴望自由旅行的心。

最后"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认为自己的道路应当坦荡而不做作假的行为。整首诗通过对归乡路上的种种感受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收录诗词(66)

刘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 籍贯:江东

相关古诗词

战城南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

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

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

莫争城外城,城里终闲土。

形式: 乐府曲辞

春台

台上树阴合,台前流水多。

青春不出门,坐见野田花。

谁能学公子,走马逐香车。

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

形式: 古风

秋夕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人登第东归

学古既到古,反求鉴者难。

见诗未识君,疑生建安前。

海畔岂无家,终难成故山。

得失虽由命,世途多险艰。

我皇追古风,文柄付大贤。

此时如为君,果在甲科间。

晚达多早贵,举世咸为然。

一夕颜却少,虽病心且安。

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

高情懒行乐,花盛仆马前。

归程不淹留,指期到田园。

香醪四邻熟,霜橘千株繁。

肯忆长安夜,论诗风雪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