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游云公禅寺

共许寻鸡足,谁能惜马蹄。

长空净云雨,斜日半虹霓。

檐下千峰转,窗前万木低。

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

地与喧闻隔,人将物我齐。

不知樵客意,何事武陵溪。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翻译

大家都期待着探索鸡足山的美景,又有谁会吝惜策马前行的步伐。
广阔的天空洗尽了乌云和雨水,夕阳映照下半空中挂着彩虹。
屋檐下的群峰在眼前转动,窗外的树木因风低垂。
为了赏花,我们踏上遥远的小径,聆听鸟儿在林中歌唱,却迷失其中。
这里仿佛与尘世的喧嚣隔绝,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不明白樵夫的心意,为何他会在武陵溪边流连忘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游历图景。开篇“共许寻鸡足,谁能惜马蹄”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中微小事物的关注和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腻与深刻。

接下来的“长空净云雨,斜日半虹霓”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天气万千的自然风光图。其中,“长空净云雨”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天空中云彩变幻之美的赞叹,而“斜日半虹霓”则展示了阳光与彩虹交织在阴霾中的奇异景象,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

紧接着,“檐下千峰转,窗前万木低”两句,从室内望出去的视角,将山峦与树木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怀。

“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漫游与感受。他不是简单地观赏花朵,而是通过观花来寻找更远的路径;也不是仅仅聆听鸟鸣,更是在鸟鸣声中体验一种迷离忘返的情境。

“地与喧闻隔,人将物我齐”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和谐共存之感。这里,“地与喧闻隔”可能暗示着远离尘世的喧嚣,而“人将物我齐”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万物平等对待的心态。

最后,“不知樵客意,何事武陵溪”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疑惑和好奇。这里的“樵客”通常指的是樵夫,即在山林中砍柴的人,而“不知樵客意”则是诗人对于樵夫在武陵溪这一特定地点活动原因的不解,反映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旷神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深层次探究。

收录诗词(40)

张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 字:正言
  • 籍贯: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相关古诗词

送僧

童子学修道,诵经求出家。

手持贝多叶,心念优昙花。

得度北州近,随缘东路赊。

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

钟岭更飞锡,炉峰期结跏。

深心大海水,广愿恒河沙。

此去不堪别,彼行安可涯。

殷勤结香火,来世上牛车。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哭护国上人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

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代北州老翁荅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徵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士。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形式: 古风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