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护国上人

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

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

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

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过去我欣喜于三身洁净,如今却悲伤于无尽的轮回之苦。
本不应回归北方的星辰北斗,而应指向西方的极乐世界。
舍利子让众生得以解脱,僧侣们手持袈裟前行。
老鼠在残余的药碗中穿行,虫网覆盖着破旧的禅床。
曾经建造了千座花塔,如今只留下一座草堂。
支公你如今身在何处?神明的道理对我来说一片茫然。

注释

昔:过去。
喜:欢喜。
三身:佛教中的法身、报身、化身。
净:洁净。
今:现在。
悲:悲伤。
万劫:佛教中指无数世的轮回。
长:长久。
不应:不应该。
归:回归。
北斗:古代星象,象征北方。
西方: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舍利:佛祖或高僧死后遗留的骨灰。
众生:所有生命。
弟子:门徒。
鼠行:老鼠行走。
残药碗:用过的药碗。
旧绳床:破旧的禅床。
别起:另建。
千花塔:华丽的佛塔。
空留:只剩下。
草堂:简陋的住所。
支公:指晋代高僧支遁。
何处:在哪里。
神理:神妙的道理。
茫茫:模糊不清,无法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名为《哭护国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悼念亡友、表达哀伤之情的诗篇。

诗中“昔喜三身净,今悲万劫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与悲痛。三身净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之身,即本性清净无垢,而“万劫长”则是时间的永恒和生命轮回的无尽,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离去后的深刻哀伤。

接下来的“不应归北斗,应是向西方”两句,则可能暗示着对佛教信仰的某种寄托。北斗星象征方向与恒久,而西方则在佛教中有净土之意,这里诗人或许是在表达对朋友灵魂安息所在的期望。

“舍利众生得,袈裟弟子将”这两句,舍利是指佛陀遗体火化后留下的圣物,象征着佛法的传承。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对亡友遗志的继承与传递之情。

“鼠行残药碗,虫网旧绳床”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荒废与孤寂的情景。残药碗和旧绳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这里却被鼠和虫占据,反映出诗人对朋友离世后留下的空寂空间的感慨。

“别起千花塔,空留一草堂”则是诗人对于亡友纪念之地的描写。千花塔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塔庙,而一草堂则是一个荒废的小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所留下物质空间的无尽哀思。

最后,“支公何处在,神理竟茫茫”两句中,支公可能是指亡友,而“神理茫茫”则是对于亡友灵魂所在之处的一种迷惘与不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世后的深切思念和寻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亡友生前事迹的回忆,表达了深刻的哀伤和无尽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佛法信仰的寄托和安慰。

收录诗词(40)

张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 字:正言
  • 籍贯:河内(今河南沁阳市)

相关古诗词

代北州老翁荅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徵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士。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形式: 古风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邵陵作

尝闻虞帝苦忧人,祗为苍生不为身。

已道一朝辞北阙,何须五月更南巡。

昔时文武皆销铄,今日精灵常寂寞。

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蘋春尽花空落。

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

惟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形式: 古风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其一)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

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

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

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

生事在林壑,悠悠经暮年。

于今七里濑,遗迹尚依然。

高台竟寂寞,流水空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