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三十)

世人重珍宝,我则不如然。

名闻即知足,富贵心不缘。

唯乐箪瓢饮,无求澡镜铨。

饥食西山稻,渴饮本源泉。

寒披无相服,热来松下眠。

知身无究竟,任运了残年。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世人看重珍贵的宝物,我却不是这样看待。
名声到来就感到满足,对富贵没有执着之心。
只求简朴的生活,不追求华丽的装饰。
饥饿时吃西山的稻米,口渴时喝自源头的水。
寒冷时披上粗布衣裳,炎热时在松树下休息。
深知自身无有尽头,顺其自然度过余生。

注释

世人:普通人。
珍宝:贵重物品。
名闻:名声。
富贵:权势和财富。
乐:满足。
箪瓢饮:简陋饮食。
澡镜铨:华丽的装饰。
西山稻:西山的稻谷。
寒披:寒冷时穿着。
无相服:粗布衣裳。
热来:炎热时。
松下眠:在松树下睡觉。
知身:了解自己。
究竟:尽头。
任运:顺其自然。
残年:余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物欲、顺应自然的心态。开篇“世人重珍宝,我则不如然”表明诗人对于世俗追求财富和名声的态度持平常心,不像他人那样看重这些虚名假利。

“名闻即知足,富贵心不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这种生活哲学,即一旦获得了一定的名誉和物质财富,便感到满足,不再追求更多的荣华富贵。这里的“心不缘”意味着内心没有牵挂,对于世俗的诱惑毫不在意。

接下来的“唯乐箪瓢饮,无求澡镜铨”则描绘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享受和向往,箪瓢是古代农夫用来喝水的器具,澡镜铨指的是华丽的洗漱之物。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饮食和不追求奢侈生活品味的喜悦。

“饥食西山稻,渴饮本源泉”具体描写了诗人的日常饮食生活,吃的是西山产的粮食,喝的是自己田庄中的泉水,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纯净之物,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和奢侈消费。

“寒披无相服,热来松下眠”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于四季变化的顺应,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能找到简单而自然的方式来应对。这里的“无相服”指的是不用华丽的衣物,而“松下眠”则是夏日躺在树荫之下的休憩。

最后,“知身无究竟,任运了残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岁月匆匆的认识,他选择顺其自然,不强求什么,只是在有限的生命里随遇而安地度过每一天。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三十一)

无念清凉寺,蕴空真五台。

对镜心无垢,当情心死灰。

妙理于中现,优昙空里开。

无求真法眼,离相见如来。

若能如是学,不动出三灾。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诗偈(其三十二)

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

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

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

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

如人渴饮水,冷暖心自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诗偈(其三十三)

惭愧一双眼,曾见数般人。

端正亦不爱,丑陋亦不瞋。

当头异国色,何须妄起尘。

低头自形相,都无一处真。

身心如幻化,满眼没怨亲。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杂句(其一)

行路易,行路易,内外中间依本智。

本智无情法不生,无生即是入正理。

非色非心放一光,空里优昙显心地。

名为智,智为尊,心智通同达本源,万物同归不二门。

有非有兮理常存,无非无兮无有根。

未来诸佛亦如是,现在还同古世尊。

三世俱皆无别道,佛佛相授至今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