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名为《次韵春雪禁体》。诗中描绘了春雪覆盖大地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机。
首句“孙生读书光映檐”,以“孙生”这一形象引入,暗示了知识与智慧的光芒,与后文的春雪相呼应,寓意着知识如同春雪般滋润万物,带来新生。接着,“杨公涤笔色摇碗”则通过笔墨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活力与创造力。
“岂知今日物象新,总向三春堆积满。”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春雪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冬日的沉寂,也预示着万物复苏的开始。春雪的堆积,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物即将迎来生长的季节。
接下来的几句“著地都将委琐藏,拂池尽把瑕玼涴。”描述了春雪覆盖大地、池塘的情景,同时也暗含了春雪融化后对土地的滋养,以及对瑕疵的掩盖,展现出春雪的无私与美好。
“直愁芝菌埋没平,讵惜松篁摧挫短。”这两句表达了对春雪覆盖下植物生长环境的担忧,同时也赞美了春雪对于植物生长的积极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千逵晓滑乍羞明,万瓦夜寒仍待伴。”描绘了清晨与夜晚的不同景象,千条道路在雪后的滑亮与万片屋瓦在夜间的寒冷,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春雪带来的不同韵味。
“村村掩土蛰迷户,处处压林巢覆卵。”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雪覆盖下的村庄与树林,隐喻着生命的复苏与繁衍,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集迟固为入坎深,消早岂缘侵座暖。”这两句通过鸟儿的活动与雪的消融,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秩序与平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世事已如鸿印爪,我生方类鹿行疃。”这两句将个人生活与自然界的现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感慨。
“卧庐正慕焦寝安,扫径却嗟袁路断。”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最后,“何人无事杖堪寻,谁家有酒门可款?”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友情的渴望。
“皓首书生自局束,紫髯参军每萧散。”这两句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方晨致命许降临,未午催诗戒迟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忱与对时间的珍惜。
“徐君可是常胜家,白战先陈汉庭袒。”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胜利与和平的向往。
“《阳春》一曲古难和,冻笔阁来敢辞懒。”这两句以音乐比喻,表达了创作的难度与诗人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戴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