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
杯中茶映着竹叶的光影,只听着隐约的人声隔水传来。
即便没有雨,云也是湿漉漉地,不用下霜,树叶已经红了。
我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只为了听那掠过松树枝叶间的风。

注释

倩:央求、请人做某事。
何所事:为了什么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名为《秋日游龙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自然美和诗人的闲适情怀。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带着孩子和书童(通常是负责携带书籍的小童)一起出游的情景。这里的“双鹤”可能指的是两只鹤或者鹤的步态,而“携囊倩一童”则展示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旅行状态,诗人不仅带着书童,而且带上了孩子,这样的情境给人一种家庭温馨和游乐时光的感觉。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饮酒赏景的情形。“竹光”指的是竹林透射下来的阳光,而“杯影”则是指酒杯在阳光下的影子,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安逸自得的氛围。同时,“人语水声中”表达了诗人享受着自然的声音和周围人的交谈声,体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秋季的景象。不需要下雨,云层就能保持湿润,而树叶在没有霜冻的情况下自然泛出红色。这说明诗人游玩时正值秋季,天气温和,自然界充满了生机。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初衷——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聆听松风的声音。这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以及对大自然声音的欣赏,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趣,是宋代山水田园诗派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

收录诗词(54)

叶绍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 字:嗣宗
  • 号:靖逸
  • 籍贯:处州龙泉

相关古诗词

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野蜜和蜂割,岩花带蝶移。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近寺,官冷未成家。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涧,经又节南华。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