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五首(其四)

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

巧言搆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

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流言蜚语中伤他人,即使受害者本人也不知情。
花言巧语诬陷别人,直到被害者至死都不怀疑。
抓起蜜蜂就会杀害爱子,捂住鼻子就杀死宠爱的妃子。
弘恭陷害萧望之,赵高密谋害死李斯。
暗中的恩德必定得到回报,暗中的灾祸不会白白施加。
人间的事情或许可以欺骗,但天道终究难以欺瞒。
在明亮的地方有法律制裁,在幽暗之处有神灵注视。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免于灾祸而暗自欢喜,那么鬼神也会惩罚这样的行为。

注释

含沙射人影:比喻用流言蜚语伤害他人。
虽病人不知:即使被伤害的人不知道是谁在伤害他。
至死人不疑:让人到死都坚信不疑。
掇蜂杀爱子:出自《韩非子》,比喻因小失大,为了微小的利益牺牲重要的事物。
掩鼻戮宠姬:出自《战国策》,秦穆公的故事,捂住鼻子杀了宠爱的妃子,寓意滥杀无辜。
弘恭陷萧望:弘恭是西汉时期的人物,陷害了忠臣萧望之。
赵高谋李斯:赵高是秦朝太监,阴谋害死了丞相李斯。
阴德既必报:暗中的善行一定会得到回报。
阴祸岂虚施:暗中的灾祸不会无缘无故降临。
人事虽可罔:人间的事情可能被欺诈。
天道终难欺:但天理公道难以欺瞒。
明则有刑辟:在人世间有法律的制裁。
幽则有神祗:在冥冥之中有神灵的裁判。
苟免勿私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免于灾祸而高兴。
鬼得而诛之:这样的行为,即使是鬼神也会加以惩罚。

鉴赏

这是一首深刻揭示人性与天道关系的诗作,通过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领悟。

“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阴谋诡计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无辜之人,病者往往意识不到灾难的来临,这是对人世险恶的一种揭示。

“巧言搆人罪,至死人不疑”则指出有些奸佞之徒善于用花言巧语构陷忠良,使受害者即便到死也不自知被陷,反映了语言的力量及其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两句通过极端的情形表达了权势和暴力的无情。掇蜂即是捉住蜜蜂来杀害所爱之子,掩鼻则是掩住宠妃的鼻子加以致命,这些行为不仅残忍,而且反映出统治者在专制制度下的极端行径。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借用历史人物弘恭、萧望和秦朝的赵高、李斯之事,弘恭因受赵高之诬被杀,萧望则是因为不满赵高而被害。这里通过这些典故强调了权力斗争中的不择手段。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表明了天道的公正,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会有相应的结果。这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总结,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宇宙正义的信仰。

“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则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事务可能被蒙蔽,但天理的公正却无法欺骗。这里的“罔”指的是遮盖或迷惑,“欺”是欺骗,这两字的使用增添了一种哲理的深度。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进一步阐述了天道报应的原则,无论是在光明之下还是在暗昧中,都会有相对应的惩罚或奖赏。刑辟指的是公开的法律制裁,而神祗则是指那些不为人知的、神秘的惩罚。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告诫人们即便暂时逃脱了惩罚,也不可自得,因为在另一个层面上,那些未受世间法律制裁的恶行,最终仍将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审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探讨了人性与天道的关系,以及善恶有报的宇宙观。诗中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出诗人的智慧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读史五首(其五)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

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

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

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形式: 古风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形式: 古风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形式: 古风

读谢灵运诗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