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五首(其五)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

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

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

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季子贫穷憔悴时,他的妻子连织布机也不下。
朱买臣背柴度日,妻子也像抛弃他一样离他而去。
一旦拥有黄金万两,佩戴官印衣着华丽地归来。
曾经抛弃他的妻子不敢再看他,他的嫂子勉强表现出亲热的样子。
人一旦富贵,家里的亲人就会看重他,而贫穷时妻子儿女就会欺负他。
为何贫富之间,能改变亲人的深情厚意。
这使得人心急切地追求富贵。
也让下层的人们,彼此争斗只为微薄的利益。
无论富贵或贫穷回到家,只想得到妻子儿女的认可和关怀。

注释

季子:指古代的孟尝君,这里代表贫苦的人。
不下机:不离开织布机,表示辛勤劳动。
买臣:朱买臣,汉代官员,曾经历贫贱。
弃如遗:像丢弃垃圾一样离他而去。
佩印衣锦归:佩戴官印,穿着华丽的衣服,象征功成名就。
妇嫂:妻子和嫂子。
中人:普通人,一般人。
锥刀利:极小的利益,比喻微不足道的财富。
妻孥:妻子和儿女。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社会现实中人情冷暖和道德沦丧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贫穷与富贵生活中的夫妻关系,抒发了对人性变迁的感慨。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这几句描写了在困顿之时,妻子甚至连最基本的关怀都没有,而当丈夫出门卖柴求生计时,妻子的冷漠如同抛弃他一般。

一旦生活 conditions 改变,黄金满堂,佩戴印章衣着锦绣时,那些曾经的冷淡和遗弃就被转换为强烈的依恋。"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这里反映出的是富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使得那些在贫穷中疏远的人们,在物质富裕面前变得异常亲近。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直接点出了贫富差异如何影响亲情和道德,揭示了在不同的物质条件下,人的情感和行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着,诗人又指出这种对财富的渴望使人们内心变得急功近利,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竞相追逐富贵的欲望。"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最后两句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表达了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即便是家庭关系,也往往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更深层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变迁对人性影响的深远作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形式: 古风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形式: 古风

读谢灵运诗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形式: 古风

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