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绍明上人之毗陵

忽起毗陵念,飘然不可留。

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

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忽然想起毗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心中难以停留。
听着蝉鸣离开古老的寺庙,手提锡杖踏上小船。
明月升起照在沙滩上,秋风吹过河边的芦苇丛。
归期真的不确定,前方千里路漫漫。

注释

忽:突然。
毗陵: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
飘然:轻盈的样子,形容心情不定。
听蝉:聆听蝉鸣。
古寺:古老的寺庙。
携锡:手持锡杖(僧人出行的标志)。
月出:月亮升起。
沙汀:沙滩。
冷:清凉。
风高:秋风高爽。
苇岸:芦苇丛生的河岸。
回期:归期。
端的:确实,的确。
悠悠:漫长无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苦与向往之情。"忽起毗陵念,飘然不可留"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心中对毗陵的思念突然升起,而这种感觉又是那么难以抑制和留住。

"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则描写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听到蝉鸣声,从古老的庙宇中带着锡灰(可能是作为纪念或供养之物)登上了平底船。这里通过蝉鸣和古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时光沧桑感的氛围。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是对景色的描写,月亮从沙洲升起,带来了清冷之感;大风吹过,芦苇摇曳,充满了秋天的萧瑟感。这种景色描写增添了一份离别时的凄凉和孤独。

"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诗人在问自己是否能在某个时候回返,而那条通往毗陵的道路却是那么地长而又遥远。这里表达了对未来重逢之地的渴望以及旅途中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所感到的情感波动,以及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送姚端先辈归宁

知君归觐省,称意涉通津。

解缆汀洲晓,张帆烟水春。

牵吟芳草远,贳酒乱花新。

拜庆庭闱处,蟾枝香满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姚端秀才游毗陵

毗陵嘉景太湖边,才子经游称少年。

风弄轻帘沽酒市,月明红袖采莲船。

若耶罨画应相似,越岫吴峰尽接连。

此去高吟须早返,广寒丹桂莫迁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朐山孙明府赴寿阳幕府辟命

堪羡元戎虚右席,便承纶綍起金台。

菊丛憔悴陶潜去,莲幕光辉阮瑀来。

好向尊罍陈妙画,定应书檄播雄才。

预愁别后相思处,月入闲窗远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

气秀情闲杳莫群,庐山游去志求文。

已能探虎穷骚雅,又欲囊萤就典坟。

目豁乍窥千里浪,梦寒初宿五峰云。

业成早赴春闱约,要使嘉名海内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